本篇文章1554字,读完约4分钟
在以“货币政策”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上,参与讨论的嘉宾大多谈到了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这可以解释在当前宏观形势下决策者对各种政策工具的态度和选择。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直言不讳地表示,尽管在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但货币当局可以创造一些工具来帮助结构性改革,但他们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我们可能处于宽松周期的末尾。当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变得更加理性时,他们会更加关注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
货币政策的能力和缺陷
在次贷危机后的过去十年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加大了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并采取了非常规措施,如量化宽松和负利率。
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走到了宽松周期的尽头。虽然危机后的复苏过程因国家而异,从全球角度来看很难决定是否再通胀,但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步伐不会协调一致,但货币当局发出“不要过分依赖货币政策”的声音非常重要。因为货币政策不是灵丹妙药。
政策本身就是平衡的艺术。任何政策都有副作用,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全球金融市场充满流动性,但许多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催生了许多资产泡沫。
周小川指出,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权衡。高通胀或资产泡沫是货币政策的意外后果。不能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资产泡沫的直接原因。货币政策可能有副作用,但我们需要走出危机,我们应该看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使经济复苏。
在周小川看来,人们之所以会依靠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是因为危机刚刚过去。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欧盟的警戒线是60%,许多国家正在接近这条红线。后来,主权债务危机出现了。因此,当时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金融手段已经用尽,所以货币政策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改革政策需要形成协同效应
“事实上,财政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没有财政政策,就难以进行结构性改革。”周小川表示,有必要发出这个信号,告诉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货币政策。
巴基斯坦前总理、花旗银行(Citibank)私人银行(Private Bank)前行长肖卡特阿齐兹(Shaukat aziz)明确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使用已经到了极限,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更重要的是,进行结构性改革。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可以帮助你走出去,但它不能让你到达目的地。”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惠子正哉(Masai Keiko)在次论坛讨论中指出,货币政策本身对经济复苏有影响,但与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相结合会更有效。她还强调,结构改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她以日本旅游业为例。日本政府从2003年开始鼓励旅游业的发展。当时,每年来日本的游客不到1000万,现在已经超过4000万。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经达到3万亿日元。她认为这些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什么?Masai Keiko强调,货币政策应该首先关注通胀目标,还需要保护和支持结构性改革所涉及的行业。目前,某些领域的效果可能不明显,但也许五年或十年后,情况会有所不同。
周小川表示,从中期和长期来看,中国已经从依赖进口转向促进内需,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就中短期而言,中国正在实施“三比一、一减一补”的政策来解决结构性问题。
周小川特别强调,尽管货币政策不可过分依赖,但货币政策对结构性改革并非毫无用处。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总需求的总体政策,但货币当局也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一些战略性的弱行业。英格兰银行之前已经启动了贷款融资计划(fls),中国人民银行也创造了一些货币政策工具来引导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以及小型和微型企业,但最终效果仍有待观察。
标题:周小川: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 改革政策需形成合力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