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29字,读完约13分钟
台湾自由作家自从上个世纪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建立“岛国制度”以来,台湾人民两次遭遇“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认知高峰。第一次是蒋介石的独裁时代,持续了25年;第二次是蔡英文上台,才一年。 台湾“一个中国”身份的变化在这两个高峰期,台湾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中国”的身份思考,不管他们自己的历史经验或主观愿望如何。尤其是蔡英文拒绝承认“台湾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所引发的风波,更引起了广大政治上麻木(或无知)的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疑惑,进而面临恢复中国意识的历史要求。不同之处在于蒋介石时代的“复兴根据地论”和国际反共的封闭环境,使台湾人民以台湾为中国的中心,认为大陆是“去中国化”的地区。然而,蔡时代台湾民众认同“一个中国”的情形与江时代不同。蒋介石时代构建“岛国制度”时,主观上强调海峡两岸属于“一个中国”,客观上是冷战?内战的结构是条件,有一群来自紫禁城的军官和古董从大陆来到台湾,还有用黄金和美元券“交换”的大陆黄金,这使台湾人认为他们是中国的中心。 然而,李登辉至蔡英文等人在继承“岛国制度”的同时,又进行了“去内战”和“去中国化”的制度建设,包括持续20多年的“民族政治”和“语言政治”的运作,至少清理了整整一代台湾人的中国主体意识。也就是说,自日本殖民统治结束和台湾光复以来,台湾人民建构的政治心态经历了“中国边界”→“中国中心”→“中国边界”→“海峡两岸两个国家”的曲折过程。然而,在“岛国制度”的现实支配下,全面执政的蔡当局却无法做到“正名、制宪、加入联合国”。这不仅证明“台独、建国”是假的,甚至“维持现状”的政治意图也被拉长了。过去一年的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中国认同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面对这种情况,台湾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政治上以“中国的他者”的想象回归中国主体,以及在国家意识被规训和“去中国化”后如何恢复中国人的意识。 那么,台湾人的中国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张在今年5月出版的《上海文学》上说:“在过去的60年里,两岸同意‘一个中国’和支持‘统一’并不是问题,但今天这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今天的“统一派”不是陈映真这一代的“统一派”。我们都必须有一个重新认识台湾地区、重新认识统一、重新认识“统一派”的过程(“想起陈映真……”)张文今天的“统一”是一个笼统的术语,并不具体指“左”的统一,因为“左”的统一势头很弱。以台湾的“一个中国”为例,回应权: 1970年,以“钓鱼运动”为契机,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开始产生“中心/边界”运动,而国际环境对新中国的接受和认可则全面加速了这一转变,以台湾为中心的政治想象被打破。这就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登陆的时候。 由于内外条件的不同,蒋经国对这一变化的反应是政治权力的“地方化”,这给岛上新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提供了一个舞台。从1996年李登辉的就职演说“管理大台湾,建立新中原”开始,台湾作为中国边疆的认知转变被推到建立另一个中心(国家)的政治想象上。三年后,在李登辉、蔡英文等人的指导下,“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理论”发表;第二年,陈水扁上台,“两国论”将台湾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彻底地主导了台湾中小学的民族认同教育。2012年,由于日本当局对钓鱼岛的“国有化”风波,台湾民众看到了中国在这场“渔政保护运动”中的主体性,也难以否认台湾遭受了“去中国化”的政治运作。 在2012年,台湾的“923钓鱼保护游行”[h/]在上述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以前被称为“革命党”,以官僚、买办和旧封建地主为主要组成部分,在李登辉上台的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甚至有了“黑金党”的名称。西方政党政治在台湾推行后,国民党的所谓“革命党”已名存实亡,其所谓“一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只能是选举的花言巧语和党派斗争的口号。此外,李登辉虽然破坏了国民党的旧属性,但他继承了国民党所建构的反共“岛国制度”,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精心制造了“民主与人权”、“不急不躁”、“南进政策”、“认识台湾”等全方位的“去中国化”。也是在这一历史阶段,台湾教育被纳入“日本殖民功勋理论”和“台湾原住民祖籍理论”。前者如崇拜八田与一,后者如泛南岛民族意识等。,其实质是构建“去中国化”的支撑体系。自从李登辉“建立新中原”以来,20多年来,“岛国制度”一直没有改变。其中,陈水扁的主要兴趣在于家族经济,他唯一有意义的政治意识是“台湾不能独立自主”;八年来,才真旺姆-全没有统一或独立。2015年11月,他在新加坡向全世界重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然而,崇拜美国、亲日、反共、拒绝统一的“岛国制度”的性质是一样的,它不是蔡英文的原意。“新南进政策”只是20年前“南进政策”的翻版,旨在避免大陆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 在“岛屿制度”的支配下,国家认同成为台湾几代人的政治焦虑。台湾人自出生以来接触的环境是一个无处不在的民族认同视听网络。例如,在台北松山机场,当我进入这个国家时,我听到广播说:“欢迎回家!”更不用说“国歌”、“国旗”、“国号”等视听符号从小在全岛的洗礼。因此,要理解、接受甚至追求“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需要任何一个普通台湾人在知识、经验和心理上的飞跃。这一飞跃的精神压力是一个破坏和重建的过程,它的纠缠不亚于号召一个“统一派”来支持“台独”。 也就是说,与所谓的“自然独立”相比,“自然制度”在台湾更不可思议。因此,当面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甚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时,有些人选择装傻或回避,而另一些人则相信简单现成的“岛国制度”,而不管它是不是“台独”。 “台独”和“台独”是虚假的概念 作为现代文明的专有产物,几代台湾人建构的民族意识是:“台湾是一个国家”,无论它的名称是什么。因此,大陆已成为普通台湾人民族意识中的“他者”。由于“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岛屿制度”的概念在政治上和逻辑上都遭到拒绝;换句话说,“一国一桌”是主权相互排斥的错误概念。 2015年,洪秀柱试图与“一个中国”站在同一张桌子上竞选,但被蓝营“斩钉截铁”,这是由于“岛国制度”的政治基因。以洪为例,刚刚当选国民党新主席的日前在网络媒体上公开呼吁“统一派”离开台湾到大陆居住,以免拖垮2300万同胞的言论。虽然它的战术目的是攻击洪秀柱和合并蓝营派系,但它也符合“岛国制度”的政治逻辑。 这证实了上述的主张,即国民党至少在质变之后不能有一个“一个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国时报》的社论呼吁“国民党在赢得胜利之前应该唤起反台独的热情”(中国时报,2017年5月11日,15版)。这是“岛屿制度”下的政治最高标志。蓝营主席的六名候选人都说他们是“反台独”,他们没有超过吴敦义或才真旺姆。他们怎么会有热情呢? “马三布”是维持现状的终极手段,即使是表面上“国统纲领”和“国统会”也不能复活;被视为“一元化学校”的才真旺姆,上台后从未自称是中国人,并将高中《中国文化基础教科书》改为《中国文化基础教科书》。 尽管如此,才真旺姆-全和兰英还是被“独立派”称为“中国人”和“统一派”,这是在台湾“岛国制度”的政党政治下的一个假象。换句话说,既然蓝营的“一中两岸”是假的,而且具有容纳和稀释“统一派”的功能,那么绿营乐于关起门来“造假”。 当然,“台独”也是一个错误的概念。1996年,李登辉在就职演说中宣称:“40多年来,台湾海峡两岸因历史因素而隔海相望,这是事实;然而,台湾海峡两岸都追求国家统一,这也是事实。只有海峡两岸正视这些事实,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相互沟通,求同存异,才能真正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谋求中华民族的共同福祉。” 当然,今天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真的。除此之外,从李登辉起家的蔡英文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也宣称:“今天、明天和未来的每一天,我们都必须是捍卫民主、捍卫自由、捍卫这个‘国家’的台湾人。”按照李登辉上述就职演说的逻辑,台湾人民“保卫这个‘国家’的意义应该是保卫中国人民完成和平统一大业,因为李登辉说:“邓辉深信,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完成和平统一的伟大历史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1996年就职演说推动和平统一,李反复无常》,中国评论新闻网,2012年1月11日。) 然而,迄今为止一直高举“台独”旗帜的绿党第二次执政,但他对所谓的“正名、制宪、加入联合国”却无动于衷。我是如此的焦虑,以至于亲绿色的媒体高喊“快点改我的名字”,但是我的写作风格没有改变。大多数关于蔡英文执政周年的民意调查不到30%,甚至63.3%最支持蔡英文的20到29岁的年轻人对蔡英文的表现不满意。(数据来自《美丽岛电子新闻》,引自《小营裁决相当于年轻人崩溃的周年纪念》,《中国时报》,2017年5月3日,a2版。) 所以台湾人民逐渐认识到所谓的“去中国化”只是政治斗争所需要的一种虚假行动,“台独”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否则,作为台湾第一个反共人物、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台独”信徒的蒋介石,应该抛弃包括反共拒绝统一在内的制度障碍;但显然他们没有。既然绿色阵营的“台独”是假的,那么蓝色阵营的“反台独”就不可能真正崛起。这是台湾两党政治的主轴。这种欺骗和自欺欺人的政治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我克制的局面;与它相比,它表明你被愚弄了。 虚假的“新南威尔士州方向”,但又一轮欺诈[h/]正如高雄中山大学一位退休教授所说,台湾是欺诈集团的发源地。(陈茂雄,“台独”也“内部争斗”?)《自由时报》,2017年5月12日,a19版。今年出任中华文化协会会长的蔡英文曾说,要建立台湾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一步就是要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通过tpp、rcep和“新南进政策”来增强对外经济的格局和多样性。这当然是不现实的。事实证明,台湾经济结构和多样性的提升与大陆是分不开的。就连最初希望通过tpp遏制中国崛起的美国和日本也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后者的开放和共享的友谊比前者损害内政和主权的契约更具包容性和发展性。在这种趋势下,rcep将成为“一带一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旨在摆脱大陆影响的“新南进政策”也因此成为一个泡沫。蔡经济的第一步是虚假的想象。从台北“南进政策”的历史渊源来看,它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产物。在李登辉的“南进政策”之前,他是在冷战时代的壁垒后面。首先,美国的财政援助持续了15年,然后是日元贷款,而“岛国制度”无所畏惧。 但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巨额资产被美国洗劫一空,引发了随后的泡沫经济。这不仅影响了日本对台湾的援助,也要求台湾“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为日本捐血。90年代以来,盛行至今的“日本殖民功过论”,是台北推行日本“南进政策”的产物。然而,台商选择大举西进,台北的“南进政策”最终失败。台湾学者陈光兴认为“南进政策”是依附于日本的“次帝国主义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旧“南进政策”都属于在“岛屿制度”下顺应美日的路径。 然而,经过20多年的两岸经贸交流,冷战时期美国、日本和台湾的三角经贸格局已经完全成为过去,台湾逐渐成为东亚政治经济版图上的大陆前沿,并深深依赖于大陆的发展。换句话说,由于内战和冷战而形成的台湾对美国和日本的依赖体系,已经或将被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所取代。这当然是对“岛制”及其权力结构的威胁,李登辉是这种威胁的先驱之一。仅在20年前,“南进政策”仍然是死路一条,但现在时代变了。时隔20年,仍然以避开大陆影响为目标的“新南威尔士州政策”,只能显示出蔡丽师徒的消极性。在5月15日发表的中越联合公报中,越南表达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态度,支持中国统一大业,拒绝与台北发展任何官方关系。 所有愿意看到大陆发展的台湾人都明白,大陆在东南亚的运作更深入、更全面,所有东南亚国家都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北京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亚洲投资银行”仅涉及世界上70多个国家,在四年时间里就拥有全球60%以上的人口和30%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整合东南亚的最大平台,大陆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东盟国家的主角。除非台湾人愿意在印尼、泰国、缅甸、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学习和工作,否则不愿意进一步放弃的台湾同胞自然会重新思考他们对“一个中国”的认知,甚至认同它。毕竟,台湾人民的集体反华和反统一意识形态一直是人为、虚假和欺诈行为的结果。蒋介石时代的台湾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救救大陆受难的同胞!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事情变成了“拯救包道的健忘症患者”?在mainland China推动“新全球化”的过程中,台北偏离“南进政策”将导致台湾的经济状况比东南亚更为边缘化,这将自动成为北京让台湾人民回归中国的主体和身份的政治筹码。
标题:蓝绿都玩假的 还能忽悠谁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