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91字,读完约5分钟

你们社区的名字是“崇洋媚外”吗?"奇怪又难以理解"?是不是“非常封建”?如果是这样,将来可能会改变。

最近,海南、陕西、河北、广东等地开展了不规范地名清理整顿,规范和规范了居民区、大型建筑、道路、街道和小巷中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

可以说,这一措施反映了文化自信,一些地名确实有外国自尊的现象,奇怪和难以理解,这已被各界批评多年。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一刀切、标准不明确、组织实施不安全等问题,舆论也有一些反弹的声音。

用外国名字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边境的开放,我们发现自己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在追赶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崇洋媚外、夹杂外语的地名。

这个地区被称为“意大利风格”,商业建筑被称为“巴黎阳光”。你的名字是曼哈顿,我的名字是香榭丽舍大街。开发一个不叫“塞纳河”的房地产是不会卖的,不管附近是否真的有一条河。出售没有“凯尔·波罗”和“达芬奇”这两个名字的瓷砖家具就是感觉没有阶级,不管这些人物的名字和经历是否与产品有关。

这种对待外国名字的方式是文化不安全的表现,其根源在于经济不安全。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国内产品和配套服务的质量和应用性能确实远远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这些都不是目前可以赶上的事情。因此,一个外国名字往往会对一些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心理起到促进作用。

除了使用外国名称外,一些故意夸大的地名,如“中国国际”、“龙之天下”,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名称,如“丹溪琉球之春”、“卫兰香角”,可能被用来吸引眼球,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或者被用作自己产品的幌子。归根结底,这些人仍然缺乏信心。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洋、奇、重”地名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批评它是绝对可能和必要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在一段时间内,一些消费群体正在购买这种“外国风格”。

改变地名应该顺应潮流

如果我们说给一个产品或一个住宅区起一个外国名字表明我们不自信,那么,在当今世界,当我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改变外国名字是否一定表明我们更自信?这需要辩证的观点。

公平地说,在文化上,我们确实变得越来越自信。近年来,在新建住宅区和商业项目中,向国外求奇的现象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名字具有民族特色、历史细节、基础和依据。

例如,据媒体统计,Xi安居民楼的名称“曲江”出现频率最高,这足以说明以洋为贵的现象已经得到抑制。

这种趋势将会继续,我相信在未来,人们会越来越少坚持使用外国名字和名字,并故意寻找大的和奇怪的东西。由于消费者的心理也在变化,对文化标准的需求总体上有所上升。我过去常常想到外国名字,但现在我感觉很糟糕。简言之,这是一种市场行为。需求侧升级自然会迫使供应侧积极消除虚假火。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该利用这种情况改变他们的名字。

几年前,有着1000年历史的江苏省罗马发生了一场“更名风暴”。有些人把这个湖的名字改成了“立即湖”。原因据说是因为“罗马”与“落马”谐音,违反了禁忌。这是缺乏信心的迹象,从那以后就没有改变过。

此外,如果一个住宅区在该国被称为“加州水县”,它可以说是崇拜外国,但它一般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房屋的价值。据媒体报道,一位住在外国名字区的居民说:“如果你能解决附近孩子上学的问题,不要说我们不叫它‘东方罗马花园’,我们很乐意称它为XXX县花园。”

换句话说,在一些民生问题没有得到更好解决的情况下,大规模更名很可能会给社会和人民留下从事表面工程的印象。

此外,还有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即更名过程中的成本是多少?谁来承受?重命名的标准合理吗?

不能把好的读物歪了

名字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小区门口的字被改变了,新的也完成了。这背后有一系列的事情,包括成本计算和负担。

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必须更改房间册上的名字。它可能不会花费很多,但它会占用时间。身份证上的名字在哪里?账簿上的名字是什么?住宅区的名称已经改变,商业项目已经改变了它们的招牌。更新城市地图、导航、路标、商业登记信息等需要多少成本、时间和精力?所有这些都需要弄清楚,这样好的措施才不会引起人民的不快。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管理清理和更新非标准地名的工作?

此外,在推进更名工作的标准中存在一些不一致和模糊之处。例如,《非标准地名认定原则和标准》中提到的一些地方,除了反映中外人民友谊的地名外,含有外国地名的地名应当清理。例如,林肯公寓、凯尔·波罗塔和哥伦布广场都需要改变,但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不需要的。

问题来了。林肯和哥伦布真的与我们无关,但是凯尔·波罗不是一个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吗?他怎么能不反映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呢?

同样,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名的识别也是一个问题。既然“皇帝”、“皇城”、“皇家大厦”和“皇宫”都要改变,那么北京王府井百货公司呢?

没有必要举更多的例子。这种原则和标准很容易让人挑出硬伤,只能说明好的读经是错误的。如果真的如一个地方所说,“各部门要互相咨询,专家要示范,社会听证会要充分听取各方对清理不规范地名的意见”,我相信效果会大不相同。(熊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版,2019年6月26日)

(原标题:地名不规范,我们该如何管理)

责任:张洋

标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管理清理和更新非标准地名的工作?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