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59字,读完约9分钟

陕西省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文化产业作为陕西重要的特色产业,是陕西特色的鲜明标志。在《2017年陕西新形象整体建设与传播行动计划》中,陕西省将“文化陕西”作为其全球推广语言,“从陕西了解中国”作为其海外推广语言。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陕西文化产业的做大做强有赖于金融支持。如何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发展文化产业

优势显而易见

(一)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陕西历史文化悠久,从古代的蓝田猿人到半坡的仰韶文化,到周、秦、汉、唐十三代的安,直至近代延安成为红色革命的圣地,文化资源丰富。

(2)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行业发展导向明显增强。2007年,陕西省第十一届党代会首次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全省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指导下,陕西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从政策引导和支持、产业项目、民营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促进了文化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3)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其发展空空间更广阔。国家“一带一路”远景规划、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xi”建设的深化,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首先,它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省份和中国西北唯一的自由贸易区,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已成为陕西的重要使命,也为陕西文化产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迎来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大Xi”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和加快形成以Xi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第三,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陕西省制定了鼓励资本的政策,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合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与文化产业

综合开发实践

(1)继续深化银企合作,促进省内文化产业间接融资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召开全省文化产业银企合作促进会,将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转变有机结合。通过建立专业的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机构,创新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着力解决文化产业企业“轻资产、弱抵押、弱担保”的融资问题,促进文化产业间接融资快速增长。一是文化产业贷款快速增长。陕西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设立分支机构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推出影视贷款、景区贷款等信贷产品服务文化企业融资需求。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63.95亿元,是2009年底的5.32倍,年均增速为29.27%,远高于同期本外币贷款增速10.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贷款授信总额超过550亿元,是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1.52倍。其次,文化产业银行的表外融资成倍增加。6月末,全省文化产业银行表外融资存量为57.54亿元,是2016年末的3.17倍。其中,文化产业信托贷款余额34.14亿元,是2016年末的10.74倍;文化产业委托贷款余额15.79亿元,是2016年末的2.66倍。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二)加快推进直接融资,不断丰富文化产业融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与陕西省证监局、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作,通过银行间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推动金融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陕西省文化企业融资起步较早。截至2017年6月底,累计融资规模超过60亿元。随着文化企业融资的多元化,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通过实施“双推双增”、“四对接一拓展”等融资项目,加快引进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012年,陕西文化企业债务融资取得突破,当年通过银行间市场实现债务融资14亿元。此后,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大明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非上市企业也纷纷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截至2017年6月底,陕西文化企业公司债券存量超过20亿元。直接融资的多元化促进了全省文化产业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文化产业直接融资存量为82.52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融资规模存量的16.37%,比2015年底高出4.63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比重明显上升。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3)突出重点支持领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重点产业的支持。一是加大对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17年6月底,陕西省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融资规模存量为441.64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融资规模存量的87.62%,确保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新兴文化产业融资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6月末,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广播影视服务业、文化信息传播服务业和新闻出版服务业的融资规模存量较2016年底增长54.52%。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4)不断创新监控模式,实现文化产业融资的综合监控。随着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单一的贷款监控已经不能充分反映金融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为此,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Xi市分行将社会融资规模理论应用于文化产业监测,与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证监局、陕西省保监局共同建立了陕西省文化产业融资综合监测机制,实现了对全省文化产业融资状况的综合监测。该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产业融资监管的范围,将文化企业表外融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纳入统计范畴,为促进金融和文化产业的全面融合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信息支持。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促进金融和文化产业

关于深度整合的思考

(1)实施国家战略,充分发挥FTZ文化交流新模式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内地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的新模式,形成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互利格局。目前,陕西已成功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2017年7月,《关于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的意见》颁布实施,将为陕西文化企业在跨境人民币使用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继续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化,逐步形成欧亚旅游资源资本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演艺产业化、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模式信息化等新模式,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切入点,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二)加强资源整合,采取措施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首先,弥补文化制造业的不足,延伸文化产业链。陕西省文化制造业总体规模较小。2015年,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企业121家,仅占全国的0.6%,比全国文化企业比例低0.76个百分点。因此,应着力推进优秀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下游延伸,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促进文化制造业发展。二是建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创意项目和创意人才,形成人才资源高地和文化产业集散中心。同时,应建立全省文化产业创意平台,使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人才能够深入交流和开发陕西文化资源。第三,要共同努力,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财税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加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增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3)加强产业整合,促进金融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不断丰富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探索以投贷款联动为支点的文化金融产品,设立风险补偿保证金,扩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供给。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寻找低成本资金与文化企业对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积极推进文化企业与券商、同业公会等机构的对接,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新三板”上市筹集资金。第二,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在继续加强对文化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支农和小额贷款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4)推进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陕西模式”试点。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培育文化产业融资中介,创新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建立文化产业专属组织,还要从“大金融”的角度,充分发挥金融对文化产业支持的合力,开展金融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试点,探索建立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试验区。一是探索文化产业融资的有效机制,有效缓解文化产业融资风险,实现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平衡。二是创新文化企业融资模式,加快文化产业项目推广,构建文化产业多方投融资模式,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三是构建适合文化企业成长周期的融资框架,形成全周期的企业金融服务,在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为文化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方式,通过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促进文化企业产业链的整合。,逐步形成金融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陕西模式”。

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是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标题:促进金融与陕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