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68字,读完约18分钟
走进大屯县的农村,一条笔直整洁的路延伸到村庄的深处,村道两旁整齐地立着一排排彩色的砖瓦房;住宅庭院的房子前后,新种的果树和鲜花随风摇摆,记者的眼睛是整洁优雅的美丽乡村...
然而,在2013年之前,大洼县管辖的农村地区像许多北方农村地区一样,存在着突出的“家现代化、屋外肮脏”和“村外垃圾”现象。
2013年,盘锦在全市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洼县是全市率先启动试点项目的县。大洼县从清理农村堆积的垃圾入手,实施“五进”整治农村环境,改善村庄面貌;推进农村基本服务一体化,创建“五个一”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随后,农村产业一体化建设全面展开。通过政府的杠杆作用,城市要素被煽动和引导到农村,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得到发展,新农村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在几年的实践中,大洼县探索出了宜居农村建设的“三步走”之路。在大屯县探索的基础上,2014年初,盘锦市在全市395个行政村全面实施了宜居村建设;2014年9月,辽宁省宜居农村建设现场会在盘锦市召开。
如今,先行一步的盘锦市和大洼县,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大规模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宜居农村建设树立了典型,树立了“盘锦样板”。
在过去,它是“破碎的”和“破碎的”
大洼县赵泉河镇镇长孙大勇回忆说,当他第一次来到赵泉河镇工作,去他管辖的小武堆村检查农村环境卫生时,他的车在开到一个村路口后被卡住了,因为每个家庭的前门都堆满了灰堆和柴火,车进不去。
在雨天,毕春辉经常帮忙推一辆堵在泥泞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毕春辉的小店在大洼县唐家镇北窑村的路口开了30多年。过去,大灰堆和大干草堆被堆放在商店的入口处,干草堆旁边的沟渠是多年的垃圾堆积地;商店门前一片混乱,与之相对的是商店门前崎岖不平的乡村土路。下雨天,土路变成了泥泞的路。由于路况不好,过往的手推车经常会被卡在里面。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毕春辉都会穿上雨靴,帮助村民们推出倒下的手推车。
“雨靴是大屯县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泥路不仅在雨天会变得泥泞,在冬天和春天也会到处泥泞。一些村民一年到头都得穿雨靴。出去。”大洼县宜居办公室主任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过去大洼县农村普遍存在路况不佳、出行困难的问题。
在采访中,大屯县新立镇党委书记李广军回忆起过去的杨家村,说以前的杨家村环境是全市最差的,路上布满了大坑。破旧的土路甚至不愿意卖豆腐。进来,一方面,这是所有的土坑,豆腐卡车必须走;另一方面,道路崎岖不平,当汽车被向前推时,豆腐就碎了。
不仅道路条件差而且出名,而且它曾经被沟渠和路边的垃圾填满。刮风的日子尘土飞扬,塑料袋被风吹得挂在树上,随风摇晃,这也让大洼县的许多村民至今记忆犹新。
“路不好,环境不好,村子的样子很破旧,村子里大部分有能力的人和年轻人都走了。留下来的人不仅忙于耕作,而且在淡季还在家里打牌和吹牛。”唐家镇北窑村村民毕春辉告诉记者,当时没有什么可期待的,那就是“破碎”。
事实上,大洼县曾经的尴尬局面是盘锦乃至中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缩影。
为了改变农村破旧的面貌,盘锦市于2013年决定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村庄面貌。大洼县是盘锦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起步最早的地方,也是这一农村综合治理意义进一步延伸、宜居村建设最早启动的地方。因为大洼县除了解决肮脏的农村环境外,还瞄准了农村精英的流失,其发展缺乏活力。空现象日益明显,城乡差距正在扩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劣质化肥、农药和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工业发展与就业不相适应,劳动力吸收能力不断减弱;由于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逐渐衰落以及农民精神文化的缺失,以“宜居、舒适、生态、文明、美丽”为目标的美丽农村建设开始了。
“起初,大屯县没有想到要建设一个宜居的农村地区。它只希望管理肮脏的农村环境。由于目前的环境状况很差,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认为农村环境可以得到很好的管理。已经很好了。”大洼县宜居办公室副主任李坤告诉记者,当时,一些镇干部认为,在他们的任期内,清理村道上厕所和沟渠里的垃圾是非常好的。
美丽的乡村现已建成
"治理农村环境的基础工作不容易做."袁告诉记者,当初,当镇上和村干部到农民家上班,让门口的灰堆、粪堆和草堆被搬走时,老百姓(报603883,买)根本不理他们。因为在村民眼中:“我们家几代人都是这样,为什么现在不放手呢?”
“所以,开始搞环卫的时候,很少人愿意主动,所有的干部都去帮忙。”李坤告诉记者,大洼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实行了四级责任制,包括主要领导、县一级领导、镇领导班子成员、政府干部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综合网格化管理覆盖面。
在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氛围下,大洼县开始实施“五进”,清理了农民从外院到医院占用公共空室多年的柴火堆、杂物堆、灰堆、猪圈和厕所,实现了农村公共环境的清洁;根据尽可能多和尽可能严格的种植原则,在过去两年里,已经种植了300多万株大大小小的树木,以确保大树进入村庄,果树进入花园。2014年3月,使用了23万多辆大大小小的车辆,一次清理了农村地区堆积的43万吨垃圾,并建立了8,210个新垃圾箱,以确保每天清理垃圾。2015年6月,与郭子皓京环集团合作,率先实现了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大型环卫系统建设,建立了“家庭收集、村庄收集、合资公司统一收集、运输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产。对垃圾进行粗略分类,确保各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新建和扩建263个氧化塘(40多万平方米),确保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修建和清理5000多公里的沟渠,以确保沟渠的相互连接;修建1300公里的黑色路面,并在整个地区消除白色道路和土路;安装10157电动路灯和太阳能路灯...
经过一系列的农村环境卫生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洼县的村庄结束了“雨天泥泞,晴天灰暗”的历史,曾经肮脏的农村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绿色、美丽。
“环境有所改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农村公共服务的缺乏已得到强调。”袁告诉记者,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后,如何让农村像城市一样宜居,成了大洼新的考验。
为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大洼县提出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以燃气、医疗中心、超市、澡堂、城乡客运一体化,从根本上完善农村服务设施的功能。于是,大洼县正式启动了宜居农村建设的步伐。
据袁介绍,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屯县投入了7亿元进行市场化运作,燃气管网覆盖了108个行政村和9万人。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能源革命”正在积极推进;确保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村级诊所,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购买,零差价出售,并将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指定机构,以确保农民不会因轻微疾病离开村庄并得到保障;确保每个村庄都有一家金蛇弄玉连锁超市,由公司统一配送和管理,彻底解决农村人口的食品安全问题;确保每个村庄都修建一个澡堂,改变农民的洗澡习惯。2015年,大洼县实现了全国到户用气,建成并使用了108个村级卫生所、142个超市和464个澡堂,使全县20万农村人口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5年启动的城乡客运与公共交通一体化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建成适合大洼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的一体化网络,打破城乡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的二元分割。同时,为满足农民的业余文化需求,实现了每村1000多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的工作目标。
2015年12月中旬,记者沿着新建的黑色硬化道路走进大洼县玉树镇曾村。村子入口旁边的一栋200多平方米的建筑是新建的金舍弄玉购物超市。走进超市,米线、油盐、鱼蛋奶、果蔬、服装、鞋袜、日用品和小家电一应俱全,种类繁多,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进进出出的人群中,七八个村民正在购物,几个穿着超市工作服的工人正忙着补充货物或称重和检查顾客。记者与超市工作人员交谈了解到,“金蛇弄玉购物超市的商品数量一般有上千种,由盘锦金蛇弄玉农村百货连锁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由于其质优价廉,每天都有很多村民来超市买东西。超市的日常运作非常好。”
在大洼县田家镇大堡子村和小堡子村,记者走访并体验了煤气入户、卫生中心、洗浴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许多村民在采访中说,上述设施进入了农村,这确实方便了农民的生活。
“现在许多事情都可以由普通人在不离开村庄的情况下完成,许多农村人可以享受城市人可以享受的服务。”田家镇大堡子村村民李告诉记者,基本公共服务进入农村实际上提高了大洼县农民的幸福指数。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大洼县已建成142家金蛇弄玉连锁超市,铺设300公里燃气管道,建成122个调压室(箱柜),安装4.7万户。共修建了108个村级公共卫生诊所、64个公共浴室、31 668所农垦破旧房屋和84个广场,覆盖所有村庄。大洼县农村服务一体化基本建立。
大洼县的宜居农村建设通过改善环境卫生和整合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了为普通百姓营造更好生活环境的目标。但是如何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呢?如何让人们留下来?如何实现大洼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大洼县宜居村建设中的又一难题。
"宜居农村建设必须进行产业整合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洼县副县长王延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现在正在做的是在农村“安装工业”,通过政府杠杆来煽动市场,引导投资者进入农村,发展农村工业经济。
赵泉河镇是大屯县著名的旅游胜地。自从实施宜居农村建设以来,吸引了许多来度假旅游的人。许多村民开办了自己的农舍和寄宿家庭,城镇和村庄中一些面向街道和道路的房屋变得很受欢迎。房价已经从之前的十二万元上涨到现在的三十万元到五十万元;此外,农民收入开始翻番。据孙大勇介绍,在2015年“十一五”的七天时间里,赵泉河镇一个经营农舍和民宅的村庄的收入超过了100万元,平均日收入为2000元。
孙大勇告诉记者,“在美丽乡村全村建设得到推进后,所有农村家庭的卫生和公共设施都达到了同一个标准,在当地发展农家乐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为此,政府投入部分资金,鼓励普通百姓发展农家乐,采取“协会+农民”的集体管理模式。今后,它将通过统一包装和推广,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使普通百姓能够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目前,赵泉河镇的农家书屋已达300户,每户都有星级的专业认证资格。孙大勇表示,接下来,对于注册的农房,政府将为每个农房投资约5万元。此外,镇政府正在与盘锦市妇联对接相关项目,并将为赵泉河镇所有注册农户提供两年无息贷款担保。
孙大勇还透露,目前,赵泉河镇的全球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完成。2016年,我们将重点改造农房的基础环境,2017年,我们将使赵泉河镇的“旅游村”沿着工业化方向发展。目前,镇政府正与大连银泰和Super 8集团联系,未来将在旅游和乡村建设方面合作推出更多的寄宿和农家乐项目。此外,赵泉河镇还将注重配套功能设施的建设,未来将打造温泉镇、知青总部、老年产业集群等满足各行各业消费者需求的产业结构。
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产业已成为大洼县的共识。依托宜居乡村建设创造的优美乡村环境,赵泉河镇除了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的“协会+农民”模式外,还出现了“农民+企业+政府监管”模式、“朋友圈民宿”模式、“一村一食、住、玩”的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产业。此外,“网上+农业”、“庭院采摘”、“一田一地”等农业经济也成为大洼县的重点产业。
大洼县新立镇是收养农业的发源地。新立镇党委书记李广军告诉记者,新立镇在发展绿色领养农业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两年来,中国投资7250万元发展收养农业,建立了收养农业生产、储存、加工、流通和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大洼县采取了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运作模式,成立了盘锦任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协调和促进农业的采纳。据介绍,收养基地安装了网络化的360度全球视觉系统,收养客户可以通过系统和网络上的移动应用终端随时查看被收养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的生长情况。同时,通过构建f2f(农场到家庭)零链接直供平台,实现了从“田地到人民餐桌”的全封闭式安全农产品产业链(报价00061,购买)的构建,确保了消费者可以吃到安全的绿色食品。
“如今,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大榭的认养农业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李广军说,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尝试,到目前为止,大洼县水田已占地3.5万亩,蔬菜650亩,畜禽2880只,水产品1200亩,果树20万株。被收养的客户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和香港等10多个城市,收养的客户超过7000人。袁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外来务工人员收养”的双增收模式,收养项目中每户收入可达8000元。
大屯县依托宜居农村建设成果,合理规划、激励、引导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王延龙告诉记者,大洼县发展农业产业的目的是吸引农村精英回国反哺,增加农村金融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为宜居村的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王延龙认为,发展领养农业和居家养老产业,振兴农村闲置住房,吸引城市居民积极推进“候鸟式生活和养老”,结合当地生态和地域特色,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都是为了将创意农业和乡村旅游与其他乡村产业相结合,在农村建立全景产业链,使大洼县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快速向良性循环发展,使农村产业综合发展走上正轨。
从“外”到“内”的巨大变化
经过近三年的宜居农村建设,大洼县农村发生了由“外”到“内”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村庄面貌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村民收入的急剧增加。更重要的是“人”的变化,这是村民和干部心中的巨大变化。
“铺上柏油路,种上幸福树,管理好环境卫生。农村现有的硬件设施并不比城市差。”在采访中,大屯县的许多村民感叹以前的垃圾村变成了现在的美丽乡村:晚上,在路灯下,村民们开始像城里人一样走路;农民门口放置的分类垃圾桶使村民比城市居民提前一步学会了垃圾分类:聚集在村头路口的村民吸烟后会多走几步把烟头扔进垃圾桶……大洼村从村容到村民素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村民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北窑村有一个孩子在南方上大学,他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他总是在电话里听家人说他的家乡已经变了。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去年夏天我开车回家,在村道上来回走了两次,都没有找到我的家。最后,我在毕春辉的记忆中找到了那家小店,在他的带领下回家了。”
在采访中,在大洼县管辖的村庄里经常听到类似的例子,因为近年来大洼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大洼县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村民和村干部的内心变化。
2012年,唐家镇党委在北窑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初,北窑村的村民不相信政府真的想帮助人民建设北窑,所以他们在最初的环境整治和拆除违章建筑时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毕春辉的小店前有一排非法修建多年的小房子。当时,北窑村重新规划了新农村建设,毕春辉店铺前的一排小房子也被拆除。面对前来拆除的施工队,毕春辉蹲在屋顶上大声喊道:“谁拆除我,谁就要打硬仗”,而村里其他大多数农民也非常抵制非法拆除。毕春辉告诉记者,老百姓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不同意、不赞成、不相信”,即使镇党委书记亲自去北窑村向村民们解释北窑村未来建设的效果图,老百姓还是不相信。
直到乡镇干部真正开始工作,村民们的心态才慢慢改变,因为每个人都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变化: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一辆卡车堆积在沟里多年。垃圾被清理干净,灰堆和柴火被从前门搬到院子里,路边的简易厕所被搬走,搬进了房子里...
“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内部人员却发生了变化。过去,不管政府做什么,人们都不相信。现在政府实际上是在为人民做事情,许多村民开始主动去做并抓住它。”毕春辉说道。
随着村庄面貌和村民心态的变化,也是各级政府干部心态的变化。
“当农村环境治理的任务刚刚下达时,许多干部觉得很难实现他们的目标和任务。加上群众的抵制,他们的工作热情不是很高。然而,随着“包干制”的实施,许多干部到家里帮助人们工作,搬草堆、灰堆、厕所、清理垃圾、植树等。去农村做家务的过程在大洼县培养了许多干部。他们从最初的无所事事和不情愿发展到自发。到目前为止,每个干部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农村去工作。”孙大勇告诉记者:“乡镇干部心态的变化是由市县领导主动下乡带动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的认可。”
在采访中,大屯县的许多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自从建设宜居村以来,乡镇干部的工作变得更容易做了,群众也更加认可和支持他们。以前干部们的想法也让我这么做了。我现在就要做,我的主动性更强;团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能力增强,合作与协作意识增强;村庄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城镇之间也有频繁的竞争,就像军备竞赛一样。“当我参观周围的城镇时,有些城镇和村庄比我做得好,当我回来时,我会尽最大努力超越你。”市县的政策是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大榭县委书记王对记者说:“在大榭县推进宜居村建设的这几年里,政府领导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特别是村里两个村委会的威信更高了。高,一方面,他们有条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普通人也看到,村干部是真正做实事的。”
在优美的环境和更加和谐的干群关系的基础上,农民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老百姓的口袋也越来越大。
大屯镇石庙子村的村民隋夏纯(音译)以前在县城的一家餐馆工作。石庙子村自建设宜居村以来,村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在村干部的建议和鼓励下,隋创办了一家农舍。她告诉记者:“现在经营农家乐一年能挣5万元左右,收入比以前在外打工翻了一番还多。”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农村环境发生变化后,普通老百姓的增收渠道也在扩大。例如,在房子前后种植果树的农民,在果实成熟后,每年可以增加收入2000-3000元;参与寄宿家庭租赁经营,一套住房租金2000元/年,三套住房租金7000元/年;参与领养农业项目的每户年收入可达8000元...与此同时,许多村庄的人均年收入逐年增加。师庙子村书记李云彤告诉记者:“师庙子村2014年的人均年收入是1.875万元,而2015年的人均年收入肯定超过了2万元。”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大洼县利用环境资源和区域优势,初步形成了宜居农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统一、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正如王延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启动的环境治理和宜居农村建设,都是农村发展的‘输血’。现在,促进产业融合,让普通人实现自我发展是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造血。”
标题:辽宁大洼:从“垃圾围村”到美丽乡村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