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1字,读完约3分钟

在西藏,拉萨尼木县麻江镇的一名小学生多杰(Dorje)一放学就跑进新建的图书馆,蹭着课外书籍。他借了他最喜欢的书,一边放牛一边大声朗读。在北京,北京电视台主持人马驰和志愿者们收拾好从祖国各地收集来的课外书籍,准备去下一所农村小学建图书馆。.....在北京电视台发起的公益活动中,这群在北京收集书籍并向偏远农村小学捐赠书籍的志愿者被亲切地称为“给家乡的孩子寄信”。最近,这个活动的第三季圆满结束了。自去年春节以来,100多名“寄信大使”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所农村小学送去了5万多本书。与此同时,一些学校相继建立了爱心图书馆。多吉所在的麻江小学坐落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校长冯说,所有学生都来自牧民家庭,其中一半是贫困家庭。“由于远离城市和信息闭塞,学校里没有孩子去过书店,几乎没有人有自己的课外书籍。”当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本,课后作为课外读物阅读。除了课本,陪伴他们最长的时间是坏掉的新华字典。多杰说,以前家里没有课外书籍,他所知道的大部分都来自学校图书馆。然而,图书馆里的书都比较旧,而且大部分都是适合老师阅读的教学用书。“对于生活在偏远农村、山区和高原的孩子来说,百科全书可以向他们展示世界上许多遥远的事物。”马驰表示,在了解当地情况后,北京电视台与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手向麻江小学捐赠了“爱心图书馆”。捐赠的图书包括一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工具书和其他文学科普读物,共计555种,1928册,价值近6万元。除了填补学校现有图书馆近2000本书的空缺口之外,还专门为每个孩子提供课外书籍。不仅在麻江小学,而且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季,北京电视台在广西、云南和新疆领导了七所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目前,中国有13个这样的“爱情图书馆”。一群“传播者”是把书带到遥远地方不可或缺的。陈丽是来自贵州省织金县的一名北大学生。她从山里出来,报名成为一名信使。每当寒假和暑假回家,我总是带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成语故事和自然百科全书等课外书籍,然后回到我的家乡,分发给村里学校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带来更多,你就能带来更多。我在学校的时候,也缺乏课外书籍,体会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陈丽说。在广西,爱书也被放置在梧州摩托军返乡服务站,这样这些“流动信使”就可以方便地把书带给家乡的孩子们。经过三个季节的活动,像陈丽这样的100多名“信使”每年元旦回家时,都会把爱心人士捐赠的课外书籍带给家乡的孩子们。赞美北京电视台利用媒体的力量搭建了一个平台,召集“寄信大使”传递知识,让捐书人的爱情可以放在一个地方,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可以明白,生活不仅仅是当下,还可以看到与书本的距离。

标题:来,给孩子们捎本书(点赞中国·凡人善举)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