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81字,读完约9分钟
“煤炭企业现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未来三年将是一个‘苦难时期’。”在最近闭幕的安徽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安徽省政协委员、皖北煤电集团董事长杨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远离自己的事业——煤炭。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原煤1.714亿吨,同比下降2.1%。煤炭价格也继续跌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煤炭行业变得越来越难以经营。2015年,全省煤炭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11.4亿元,同比下降11.7%;税收总额63.2亿元,下降18.2%。
曾经辉煌,现在孤独。几天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许表示,就产能过剩而言,他准备从两个行业入手:钢铁和煤炭。这意味着,在安徽,除了四大煤炭企业,还有一些“僵尸企业”将被处置,如钢铁和水泥。
煤炭“四驴岗”任重道远
经过多轮洗牌,安徽煤炭工业的“四大金钢”占据了皖北和江淮之间。安徽省淮南矿业、淮北矿业、皖北煤电和SDIC辛集的煤炭产量占全省煤炭产量的96%。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六位。
这种煤炭行业的调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煤炭行业也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衰退。1997年全行业实现利润50.6亿元,但一年后全行业亏损4.26亿元,1999年亏损18亿元。随后,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坚决关闭小煤矿。1998年至2001年,中国共淘汰煤矿5.8万座,占当时中小煤矿总数的73%。2002年,在全国产能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煤炭行业出现了逆转,在接下来的8年里,煤炭行业经历了3.1万亿元的巨额投资,迎来了“黄金时代”,播下了产能过剩的“种子”。
“在2000年,每个人都认识到好日子至少可以持续10年,但现在,10年还没有到来,这个行业太残酷了。”张,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的一名矿工,刚刚从井下上来,哀叹道。
但事实上,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封闭的空单间里,安徽的煤炭生产能力并不过分。
产量方面,2015年,受淮南矿业增产影响,安徽省煤矿产量稳步增长,工业企业原煤计划产量达到13404.2万吨,比上年增长5.4%,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二。需求方面,2015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原煤1.714亿吨,供不应求。然而,受全国产能过剩的影响,安徽工业原煤消耗同比下降2.1%,统计监测的39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原煤消耗下降。煤炭价格也继续跌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
鸟巢下面有鸡蛋。安徽煤炭已进入“四大金钢”时代,空进一步削减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非常有限。安徽的煤炭集中度很高,关闭小煤矿可以腾出的产能有限。数据显示,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数量和产能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1.5%和12.2%。然而,到2015年底,年产量为30万吨的小煤矿被要求关闭。安徽省2015年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没有煤炭企业。
这意味着安徽煤炭行业只能靠“四大金钢”来降低产能。据记者调查,2016年,对于安徽来说,煤炭行业面临两大产能削减困难。首先,它引导老矿山退出,降低无效产能。由于国有老矿山退出机制尚未出台,大量资源即将枯竭或已经枯竭的老矿山,由于人员无法撤离,仍难以维持,导致产量大幅下降,损失不断增加。二是引导“僵尸企业”,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矿山的有序退出。由于市场急剧下滑,一些在建矿山投产后面临资金短缺、断裂甚至亏损。最后一个问题是,人们去哪里?
“由于前一阶段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力资源聚集在企业中。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这么多人不能用,只有人才可以分流,这也是“去产能”的核心。”杨军表示,在人员分流过程中,很多员工去了汽车、家电制造企业、快递等服务行业。这些剩余的人力资源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位置。
石学忠原来是皖北祁东煤矿修理区的一名巷道修理工,在煤矿工作了12年。我一听说矿上要成立快递公司,石学忠就很关注,多次去人力资源部了解相关政策。“现在企业有困难,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我们都留下只会让日子更难过。企业真的没有人人都吃的东西,他们必须出去谋生。”史学忠说:“企业给我们的政策还是很慷慨的。换工作和创业的员工每月的补贴是1250元,所以扣除四个保险和一个金后,还有盈余。我们的养老金有保障。我今年才35岁。我可以放心。出来走走吧。”
鉴于员工分流,淮北矿业和SDIC新集也为分流的员工推出了专门的招聘会。目前,三家企业有数千名员工被分流和退休,占员工总数的15%以上。对于一个拥有成千上万人口的老国有煤炭企业来说,这显然是九牛一毛,挑战依然存在。
“一钢独大”,钢铁产能“火中取栗”
" 24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2月17日中午,马钢(合肥)公司近5000名员工切身利益的安置分流方案最终通过了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此前,该计划意外遭到拒绝。2016年春节前,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关闭合肥钢铁公司的钢铁冶炼生产线和优秀人才生产线。在钢铁行业产能下降的大趋势下,这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钢铁公司不得不面对“倒闭”的选择。
马钢(合肥)有限公司,原名合肥钢铁厂,是安徽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于195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造成了多年的损失。2006年初,马钢与合肥工业投资控股公司联合重组了原鹤岗集团公司的主要钢铁业务,成立了马钢(合肥)有限公司,至此,安徽地方钢铁企业已直接合并为一家。
然而,重组并没有改变马钢(合肥)公司的命运。合肥公司10年重组以来,尽管钢铁行业不景气,但也实现了盈利,投资3.5亿元升级环保设施,缓解“城市钢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然而,离社会的期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在马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安徽省和合肥市达成协议,准备对合肥公司进行整体搬迁之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合肥公司搬迁再次延期,转型升级仍在继续。
2013年12月,在当时召开的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会议上,合肥市政府决定抓紧减排,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并立即停止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2013年12月21日,合肥市环保局向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发出停产通知..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马钢(合肥)公司于2013年关闭了一座污染严重的高炉、一座转炉和一座焦炉,其生产能力降低了1/3。然而,由于产能急剧下降,合肥公司从1月到8月累计亏损1.39亿元,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停工的后遗症立即出现:员工的生存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马钢(合肥)公司所在地合肥市成为一个城市。
两害相权取其轻。2014年,马钢集团与合肥市达成协议,马钢(合肥)公司实施的多元化发展项目包括:一是建设热镀锌镀铝硅生产线、半自动包装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第二,新的城市矿产项目。第三,新型住宅产业化项目,包括住宅产业化和大型钢结构。四是新建钢材仓储交易项目,位于钢材交易、仓储、剪切、配送运输、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强马钢和合肥公司的钢材销售和加工业务。五是建设新的多式联运项目,一期建设三个码头,承担合肥市社会生产和生活物资的物流运输。第六,拟建单晶硅项目。
在2014年10月之前关闭所有冶炼厂的工作计划被推迟了两年,也就是说,到2016年将实现关闭所有冶炼厂的目标。按照“先挖沟,后排水”的思路,积极实施消除落后、改造发展的工程,在满足工人安置条件后,关闭所有冶炼设备。所有新建项目都已进入合肥周边的工业园区。当时,双方希望,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业,二是保护5000多名职工的切身利益,以多元化发展项目推动企业转型。
因为只有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是安徽唯一的钢铁企业,“淘汰钢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这家公司身上。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除钢”有多难,上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关闭的曲折只是前奏之一。据了解,为了关停,合肥市政府拿出了大量“真金白银”,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从马鞍山钢铁(合肥)公司收回了原有的厂房用地。这块土地最初是国有企业使用的。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合肥钢铁厂时,合肥财政一分钱也没收。为了响应减少运力的号召,合肥市政府不得不花光所有的钱。然而,合肥是一个实力雄厚的省会城市,有很强的能力淘汰被关闭的工人。马钢大本营所在的马鞍山市,一度被确立为“工厂型城市”,钢铁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钢铁行业衰退已波及全市。很明显,用更大的财力支持马钢更加困难。
马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丁毅最近在马钢集团年度员工大会上表示:“虽然公司努力工作,但经营业绩并不理想,集团遭受了巨大损失。”到目前为止,马鞍山钢铁集团还没有公布具体的亏损数字。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要求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削减产能、关闭部分生产线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霸王硬上弓”。
标题:“卸煤消钢”去产能“袍泽兄弟”扛大梁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