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89字,读完约9分钟

[编者按]作为一个加班伙伴、创业伙伴和春节旅游的产物,方便面曾经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朋友”,但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一场景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据统计,2011年之前,中国方便面销量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全年销量创下462亿包的辉煌纪录;然而,自2013年以来,方便面的销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只剩下380亿包。

方便面比3年前少卖80亿包 消费者不饿了么

以前的“明星产品”已经饱和了吗?业内人士不同意这一点。事实上,中国方便面的人均消费量远低于韩国、日本等国家,甚至还不到韩国的一半。那么,遭遇滑铁卢时,哪些因素影响方便面的销售呢?中国的消费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家商报》的记者试图通过梳理大量数据找到答案。

每个记者张怀水每个编辑陈星

夜幕降临时,烧一壶开水,吃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方便面。这是你加班、偷懒或赶火车时经常会遇到的场景。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在2013年之前,这种场景在中国平均每年发生400亿次,中国人消费的方便面相当于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

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生活渐渐从你的视线中消失了。人们手边的方便面已经被各种外卖取代,以前的成就也不再辉煌。"谁导演了这部戏?"让记者为你揭开面纱...

中国方便面销售遭遇滑铁卢,是谁的错?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方便面行业经历了一次“过山车”。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方便面的年销售量从424.7亿包增加到462.2亿包;增长率方面,2011年国内方便面销售额同比增长0.4%;2012年同比增长3.7%;2013年,同比增长4.97%。销售量和增长率都在逐年增长。然而,自2013年以来,这种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已经扭转。

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方便面年销售额从462.2亿袋下降到385.2亿袋,下降16.66%。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孟苏和公开表示,方便面等方便食品制造业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润增速低于食品行业整体水平,行业发展陷入困境。

V型从繁荣到衰落的发展也更直观地反映在中国各大方便面企业中。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孔大师。

孔方便面作为国内方便面行业的领军企业,几乎已经成为整个方便面行业的晴雨表。根据中国商业研究院的数据,孔大师牌方便面已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一半。自2011年至2015年,孔师傅销售额的市场份额保持在55%以上,2016年,市场份额下降至51.9%。

根据公司年报,从2006年到2013年,康师傅方便面部门的收入从10.52亿美元增加到43.32亿美元。从2013年到2016年,该部门的收入下降到32.39亿美元。

不仅如此,方便面上下游的整个生活都很艰难。据一家方便面经销商称,一盒24袋孔师傅袋装面条的价格从孔师傅制造商的46.5元到47.5元不等,换算成每袋1.98元。超市的终端销售价格是2.5元/包。“一包方便面只能赚4美分,而且销量不会上升。它不仅不会赚钱,甚至会赔钱。”

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平表示,方便面销量的下降是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背后原因。“与最初的‘饱’的概念相比,目前,消费者需要健康和营养的饮食。”

种种现象让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2013年成了国内方便面销量从上升到下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内方便面企业似乎毫无征兆地遭受了一场严重的“寒冬”。方便面销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的确,方便面被互联网打上了烙印,便捷的交通可能会对方便面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些显然不是关键因素。

只有当方便面的便利、快捷、低价等核心优势被另一种商业模式所取代时,其市场地位才会受到明显影响。

这种“另一种商业模式”是在2013年左右迅速崛起的外卖行业。

在线订购的规模在6年内增长了8倍。为什么?

《国家商报》记者随机对他身边的10位朋友进行了调查,其中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一年多没有吃过方便面了;70%的受访者认为方便面不是健康食品;90%的受访者有过网上订餐的经历。

与方便面相比,网上订购已经成为更受欢迎的消费选择。在过去的六年里,网上订购市场的“井喷式”增长充分反映了人们消费模式的变化。

当方便面销售开始遭遇滑铁卢时,正是中国网上订购迅速扩张的时期。

艾传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网络餐饮及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至2016年,中国网络订购市场规模从216.8亿元增长至1662.4亿元,六年间增长近八倍。根据该机构的预测,2017年在线订购市场将超过2000亿元。

就增长率而言,自2012年以来,网上订购市场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约为50%。其中,2012年网上订购市场同比增长54.8%,达到335.5亿元;2013年,同比增长49.8%,达到502.6亿元;2014年比2013年增长71.3%,增速一下子超过50%,规模也攀升至860.8亿元。

这与2013年国内方便面行业的世纪转折点形成了鲜明对比。从2013年到2016年,方便面销量连续三年下降,三年内下降近80亿包。

自2015年以来,网络餐饮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达到1250.3亿元。2016年,市场规模为1662.4亿元,仍比上年增长33%。

百度外卖前副总裁王耀宏告诉《国家商报》,在2012年之前,虽然中国有在线订购平台,但发展缓慢。2014年成为在线订购市场快速扩张的一年。“因为2013年以后,中国出现了几个大规模的网上订购平台,形成了规模经济,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王耀宏认为,网上订购的迅速扩张无疑打击了方便面行业。“无论是方便面还是外卖,它们的功能属性都非常相似。然而,网上订购模式不仅比方便面方便快捷,而且消费选择更加丰富,口味更加多样化。方便面的核心优势几乎被完全取代。”

新的商业模式非常强大。什么这么大?

根据“2016年全国外卖法案”,2016年,中国人订购了33亿份外卖,外卖调度员的足迹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8万圈。

无论是方便面还是外卖,它的基本功能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没有足够时间的时候快速解决吃饭问题。然而,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外卖的优势在哪里?为此,《国家商报》记者采访了很多人,逐一分析了外卖兴起的原因。

1、被动消费和主动选择

“过去,人们购买方便面是为了充饥,这是被动消费。不过,当我们打开外卖应用时,会有丰富的选择。”chansons Capital董事沈梦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外卖平台可以让消费者通过技术手段形成参与式或体验式消费。

在北京工作了5年的李浩对这一点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是办公楼里的白领,曾经是“深度方便面用户”。但他告诉记者,他过去吃方便面是因为他懒得下楼。

2.艾传媒咨询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用户选择外卖平台时考虑的因素中,食品安全、送餐速度和优惠活动是前三位。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方便面长期以来一直被贴上不健康食品的标签,外卖可以通过信息、评价、印刷品等渠道提前判断。

河南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财表示,尽管网络上关于方便面有毒、致癌的传言不断,但人们仍然对方便面的食品安全存有疑虑。“这些不确定性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影响产品销售。"

在外卖行业,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也存在。不过,王耀宏表示,现在平台和实体店已经捆绑在一起。如果食品安全有问题,平台和线下商店都应该承担责任。

3.方便快捷

公共关系官员李海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送货速度是影响用户用餐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饥饿平台为例,我们提供加班费、投诉处理、用户评估定位服务和智能调度,以确保食品配送的质量和效率。”

虽然方便面没有交货时间,但它需要一个基本的加工过程;交货时间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在收到后吃掉。

4.价格

毫无疑问,方便面比外卖便宜。不过,有专家表示,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方便面很有可能会继续走低价路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表示,尽管方便面价格便宜,而且近五年来几乎没有涨价,但在一些人眼里,它们已经成为“垃圾食品”的代名词。"给方便面命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王耀宏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骑手覆盖面正处于非常匹配的阶段。加上各种救济活动,消费者可以在网上买到比实体店更便宜的外卖。“虽然这种输血营销模式也有缺点,但目前至少显示出明显的价格优势。”

结束语

1958年方便面问世后,很快在亚洲流行起来,成为快餐行业的王者。方便面的快速发展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重叠。方便面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销量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几乎每一个70后和80后都有方便面的专属记忆。在行业内,只有在中国,许多方便面品牌,如孔师傅,统一,金脉朗和南街村,促进新产品,促进销售和合作,并执行了一个商业战争故事跨越几十年。

方便面比3年前少卖80亿包 消费者不饿了么

然而,2013年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整个方便面行业遭受了三维打击,销量遭受了滑铁卢。像孔大师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无力反击。原因是入侵者不是同道中的老对手,网上订购方兴未艾,巧妙地将新兴技术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联系起来,更好地满足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对就餐质量和速度需求的痛点。

在新技术的浪潮下,如果许多传统产业被旧思想所包围,它们将不可避免地被新的商业模式所冲击,无法应对,并以不可预测的速度迅速萎缩。从这个角度来看,方便面行业的经历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编辑朱昱

标题:方便面比3年前少卖80亿包 消费者不饿了么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4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