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2字,读完约5分钟

每个记者张伟,每个编辑陈星

长期以来,当涉及到银行融资时,给投资者的第一印象是“不亏不盈”。作为当前市场财富管理产品的重要成员,银行发行的财富管理产品达到近30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共有5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8.38万亿元。

但事实上,在“稳定收入”的背后,“刚性支付”,即所谓的“无补偿稳定收入”,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现在这种情况即将被打破。继去年7月发布《商业银行金融管理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再次重申了银行金融管理中打破刚性赎回、规范产品池操作、回归资产管理的理念,避免银行资产管理行业成为变相的宽松信贷渠道。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信贷腾挪出表通道被堵

首次定义严格的赎回标准

《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要求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施净值管理,打破刚性赎回。

“该文件首次明确了刚性赎回的四个标准,并建立了投诉举报机制,表明银行理财净值管理转型迫在眉睫。”金融法与税务服务平台“油发365”首席经济学家李认为,所有资产管理产品的净值管理都是为了平衡风险与收益,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回报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对于银行而言,打破刚性赎回主要是针对表外理财产品,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他指出,虽然银行有信用背书,但如果银行严格执行投资者进入壁垒,严格遵循客户匹配规则,那么资产管理产品就真正符合高净值用户,这些人对风险有一定的容忍度。刚性赎回的打破将使银行理财产品面临市场竞争,促进其提高收益率。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信贷腾挪出表通道被堵

银行理财业务池化经营的明显问题也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根据《征求意见稿》,金融机构应独立管理、建立和计算每项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中运营和单独定价特点的资金池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期限管理,规定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少于90天,并根据产品期限设定管理费率。产品持续时间越长,年化管理率越低,从而纠正资产管理产品过于短期的倾向。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信贷腾挪出表通道被堵

此前,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非标准资产对应的是长时间跨度的“类信贷”业务,银行客户偏好短期理财产品,因此银行通过滚动发行弥补了理财产品在资本层面和资产层面的期限错配。

“降低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相关规定将使非标准业务管理难度加大,高收益资产与负债匹配将逐渐变得困难。”李预测,短期理财产品通过资金池业务滚入长期非标准资产不再可行,现有产品将在过渡期内逐步清理,使资金池业务不可持续,规模不断下降。从资产角度看,这将进一步鼓励金融管理基金更多地投资于债券市场或资本市场等标准化产品。

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信贷腾挪出表通道被堵

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护收益

事实上,征求意见稿除了打破“公平交易”和资产管理回归的本质外,还需要注意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信贷资产将通过资产管理产品渠道被冻结。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底,银行表内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和23.1万亿元。

随着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奇怪的现象再次出现。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的逻辑是“拿钱替别人理财”。然而,在过去,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通常被伪装成资产管理业务。表面上,客户不需要自己承担风险,但事实上,风险仍然存在于银行。

尹振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表内资产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和更多的约束,同时需要更多的准备金。将表内资产转换为表外资产可以降低成本,削弱监管。

对此,《征求意见稿》中提到“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护资本和收益”,“金融机构不得将资产管理产品的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一些内部人士认为,这将有助于防止信贷资产出现变相。

央行还提到了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和引导资产管理业务的回报来源。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务资产应符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关于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以免成为变相的信贷业务。

东方证券(600958)集合团队指出,银行表外财务管理本质上受表内财务管理的约束,财务管理的规模可能会缩小。

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将表外财务管理规模纳入mpa广义信贷增速评估,全面控制表外财务管理。新的资产管理条例要求对财富管理基金的投资进行深入监管,而银行的表外财务管理实际上也受到了监管。

编辑朱昱

标题: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信贷腾挪出表通道被堵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