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9字,读完约4分钟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中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这不仅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今年以来,随着《养老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中国养老服务体系顶层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服务进一步细化,老年人的参与意识、受益意识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实现“老有所养”
2016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据估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约占总人口的17.8%。
与此同时,老年、残疾、独居或养老的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社会在养老、医疗、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将继续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艰巨。
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解放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点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细化了17项具体任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质量标准体系。
今年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包括民政部在内的六个部门联合发起了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的专项行动,各地区和部门也出台了具体措施。养老院服务质量的提升呈现出系统性提升的良好态势。
“必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养老院服务质量的监督,尽快显著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民政部部长、国家老龄办公室主任黄说。
充分利用养老金实现“老年化”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这些退休人员在2016年底前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89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和1700多万政府机构退休人员从中受益。
养老金是保障退休人员日常生活的“救命钱”。如何使用和管理好养老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实现“老有所养”的保证。面对这一巨大压力,中国政府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收紧养老金的“安全阀”:建立了市值2万亿元的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用于补充未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机制,努力保持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价值;配置部分国有资本,弥补“老年”和“中年”养老保险的转换成本;各级政府依法承担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的责任,增强制度的公信力;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完善省级统筹制度和进一步提高统筹水平。
此外,6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老年人有安全感。同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拓宽服务领域,增强保障能力,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意见》,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于老年人服务需求,明确了养老服务的20项重点任务,涵盖保险、教育、旅游、医疗等方面,努力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
意见明确:全面建立经济困难和残疾老年人补贴制度,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进有子女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和便利,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一体化,鼓励相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老年人开设护理课程或特殊技能培训。
同时,多部门、多措施并举,努力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民政部门将尽快在省级推进老年和残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政策的全覆盖,并做好相关工作。联系长期护理保险;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力争实现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等服务,并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教育部门将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进各级高校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望未来,一个有安全感、有医疗保健、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会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老”成为“老”的梦想也将逐步实现。
标题:养老保障好 夕阳无限红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