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4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春天他在香港逗留期间,与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交谈。他分析说,几代香港人真的很不容易。面对太多、太快、太复杂、太剧烈的变化,香港人的心态在跌宕起伏中得到调整,经历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努力寻找自我适应的平衡点。现在可以说,内心世界逐渐变得理性和稳定,给自己一个更正确的理解和定位: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怎么办?

内融外拓:香港善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老人的话引起了我的联想。早在1990年春天,我就去深圳收集并撰写了专著《深圳河告诉世界》,记录了特区10年来的发展变化。在采访当时的皇岗、岗厦、福田、罗湖、罗坊等边境村落时,村长们都带我到制高点和边境线,指着山野天地之间像蟒蛇一样的黑色铁丝网,诉说着“这里”和“那里”的辛酸往事。

事实上,“这边”和“那边”曾经是一个家庭,它们都是祖先的山、祖先的水和祖先的田地。他们来去自由,生活相似。后来,双方有一段距离,这边的人想去那里,所以来来去去不太方便。七十年代末,香港工人的平均月收入约为1,500港元,远高于内地。

的确,在20世纪80年代,对内地人来说,香港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代表着另一个遥远的陌生世界,如财富传奇、明星时尚、中外混居、醉酒、国际大都市等。有机会去沙头角中英街购物是一次奢侈的旅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笼罩在香港上空的迷人面纱逐渐揭开,“东方之珠”依然熠熠生辉,但在中国人眼中,它已不再那么独特、神奇和神奇。

内融外拓:香港善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客观地说,这种可喜的变化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内地文明人的必然结果。随之而来的是香港人及其城市的困惑,也就是一个诗人的诗意追问:香港从绝对美到美是不是晚了?这是繁荣的无奈衰落,还是回归的真正本质?

复旦大学经济管理教授从香港作为人才引进,认为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在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早中期,由于各种历史变迁,香港依靠天然深水海港的优势,以mainland China巨大的市场为后盾,依靠大量来自内地特别是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资金、工业、技术和人才,在不同的历史节点向南迁移,滋养和促进自身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在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回归之前,香港成为内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各省市吸引投资、对外贸易、学习考察的重要城镇。“中间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使香港赚取了大量的“买价”,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快速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创造了香港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

第三,香港回归祖国后,实际上取得了稳步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进步。问题是,与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各地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相比,香港的发展速度似乎缓慢而微小,特别是经济总量已被上海、北京和深圳所超越,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香港人的心理损失。

值此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香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任行政长官即将宣誓就职,空有一个喜人的现象,充满节日气氛,就是社会各界都在集思广益,为香港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香港的未来是怎样的?香港如何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在全球变化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精明能干、勤劳智慧的香港人如何建设自己更美好的生活?

内融外拓:香港善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一个发人深省的问号不断达成共识:香港同胞应与全国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中共同努力,在香港推广“一国两制”的实践,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机遇, 充分发挥香港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内地深度融合,在世界上锐意进取,为香港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创造条件

内融外拓:香港善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即将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非常清楚如何对内整合,对外拓展,发挥其独特优势,提升香港经济,促进繁荣发展

林郑月娥表示,“一带一路”是“千年难逢”区域合作的新机遇。香港应抓住机遇,依托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丰富经验,打造融资、贸易物流促进、高端专业服务、多元化旅游和新兴产业五大平台。

林郑月娥认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范围非常广泛。香港与内地有不同的合作平台,但最重要、最古老、最密切的关系是与广东的合作。香港经济成功转型,由一个制造业城市转型为一个服务业占90%以上的大都会,全赖广东省。粤港两地是“两兄弟”,未来两地的关系会更密切,粤港澳大湾区两地完全可以互惠互利。

内融外拓:香港善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一首美丽动人的《东方之珠》曾经在河对岸唱过,感动了亿万人民。此时此刻,这首歌的旋律不禁在我心中流淌:如果香港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它一定会迎来“又一个20年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颗饱经风霜的“东方之珠”一定会和祖国一起照耀世界!

(作者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标题:内融外拓:香港善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