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2字,读完约8分钟
人物传记
潘1962年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他年轻时当过农民,当过士兵,在壮年时去过大海...2007年底,为了振兴家乡的发展,他毅然放下在贵州多年的事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志愿村官”。他致力于解决农村治理问题,并带领紫南村从一个弱小而混乱的村庄转型为中国十大小康村之一。村民们也活得“年轻”
2016年7月,潘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于同年11月入选“中国优秀人才名单”。
这个南方国家夏天绿色宜人。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紫南村,彩旗猎猎,锣鼓喧天——村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开门迎客。这无疑是“五一”对珠江三角洲一个小村庄的巨大贡献:在8000平方米的空室内,除了提供羽毛球、跆拳道训练、健身娱乐服务外,还可以为村“文联”下的11个文体“社团”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棋牌室、舞蹈室、书画创作室。礼堂可容纳400人,配有“高达上”,村民们可以免费观看3d大片,并定期听有关中国文化和道德的讲座;内置的“岭南家训馆”、“佛山好人馆”和“紫南村历史博物馆”也将逐步开放。
据了解,这座位于禅城区繁华商业区的巨大建筑本来是可以出租用于商业的,但紫南人不仅放弃了租金收入,还投资500多万元装修并建立了一个公益文化体育中心。
紫南村的豪爽自信是它的“仓颉”。数据显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紫南村有15个自然村,登记人口超过6000人,流动人口超过7000人。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达到近1亿元,村民人均分红超过1万元,比10年前增长10倍以上。
然而,一个曾经虚弱的村庄和混乱的村庄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吃饱了肚子,脑子有钱了”呢?因为吉娜有一个兼具无私和技巧的舵手——潘朱升。
转身:从一个做生意的陌生人到一个四无的村官
“我是企业家,我有权选择职业,但我是共产党员。当这个地方,特别是我出生和长大的村庄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履行一个党员的职责。”潘朱升,55岁,祖南人。年轻时,他从军三年,练就了一技之长,从部队转业后加入了南庄镇的集体企业,后来辞职下海创业。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潘已经是90年代著名的企业家,他有着坚定的意志和灵活的思想。在此期间,他开创了跨省发展专业市场的传奇。1997年,他挺进西南,创办了贵州最大的家具店,开发了农产品市场,经营了16家企业,还当选为贵州省人大代表。
2007年,由于种种原因,紫南村陷入了发展的泥潭。禅城区南庄镇镇政府千里迢迢来到贵州,力劝潘回国振兴紫南。
“一方面,这是来自家乡干部的真诚邀请;另一方面,它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手工企业。这真是一个痛苦的多项选择问题。”最终,潘选择了前者,在他的家乡和在异国他乡创业之间。
回到家乡后,潘珠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并在明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时,由于村务和财务不透明,紫南村连续三年成为广东的大上访者。“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刚回到家乡时的情景:到处都是垃圾,低矮的破房子,凌乱的村庄。”潘告诉记者,当年南庄镇村民人均分红4000多元,而子南村的人均分红只有800多元,在南庄镇各村中排名倒数第一。当时,附近有一句咒语:“有一个女人嫁给了紫南村。”
开始时,许多村民对他的个人能力和个性表示怀疑:“你为什么在赚了这么多钱后又回到紫南这个贫穷的村庄?”我渴望家乡的土地。你想卖掉村里的利益,然后填满你的口袋吗?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他自费邀请村民小组负责人和党员参观他在贵州创办的企业,让村民们“眼见为实”。
潘更清楚,铁必须先硬,一切都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一点一滴地解决紫南村多年遗留下来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对此,他公开向村民作出了“四不”的承诺:在他的任期内,他不会在村里租一寸土地,在村里办企业,不领工资,在村委会安排一个亲戚。
赢得人民的信任也归功于潘对亲人的无私。在采访中,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他的表弟曾欠村集体12000元的鱼塘租金和1000多元的滞纳金。潘找到了他的表妹,但他被表妹批评了。潘对说:“因为你是我叔叔,我对你要求很严格。对不起,我只能平等地对待你。”。叔叔生气地离开了,但他拿出1000多元为叔叔支付滞纳金。
10年后,潘不仅实现了“四不”的承诺,还将自己担任村书记、主任的工资全额捐出,成立了“书记基金”。目前,他捐赠了140多万元帮助该村46名贫困群众。因此,他也被当地村民称为“志愿村官”。
获奖:按城市标准建设村庄
“我从来没有把紫南看作是一个农村地区,总是按照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潘告诉记者,他上任时并没有立即解决细节问题,而是带领两个村委会讨论制定了工业、城市和体制的“三大规划”。
在产业方面,潘敏锐地意识到,以陶瓷为支柱的粗放式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举步维艰,必须积极适应区镇发展战略,调整和提升产业品位。他提出并实施了“三批”的思想,即关闭一批高污染企业,迁移一批落后的低端企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同时,他把培育四个专业市场和发展一个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脉,并利用“三旧改造”政策来挖掘村庄的潜力。
目前,紫南商贸城、易云物流市场、佛山国际陶瓷卫浴城、紫南海鲜广场四大专业市场已经形成,以餐饮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紫南村还成立了佛山市第一个村级市政管理处;建成禅城首个村级免费立体停车场;建设污水管网,成为禅城区首个实现雨污分流的村庄;自费在吉化路修建第一座带电梯的人行天桥;自费修建一个汽车站;设置人行道,分隔人车;建立标准化的路标等。
在制度建设方面,近10年来,紫南村制定颁布了《市政管理办公室管理制度》、《村容村貌管理制度》等10多项村规民约。在这些制度的引导下,紫南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里的居民楼规划有序,村里的道路宽敞干净,村里没有"牛皮癣",所有的车辆都停在同一个方向。即使是村民放在门口的鞋子也需要统一...
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不仅能吸引商人安心投资,还能让一大批快乐外出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地返回家园。“可以说,城市里几乎不缺乏人们可以享受的服务和设施,有些甚至比城市做得更好,所以我们家从城市搬回了农村。”紫南小学退休教师毛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
事实上,今天的紫南已经获得了许多荣誉,如中国十大小康村和全国民主法治先进村,并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模范村。
放眼未来:不仅是股息水平,还有幸福
许多人感到困惑。近年来,紫南村的年承包收入在南庄镇居第三位,但人均分红居第九位,居中游。“我们村的两个委员会从来不把分红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整个系统的均衡和全面发展。当然,如果把集体收入用于分红,数字是好看的,但是今天用1元钱可以解决的问题明天就要花10元钱。这不是可持续发展,也不是共享成果。”潘向解释道。
因此,村委会不断引导村民转变注重分红的观念,加大对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投入。
早在2010年,紫南村委会就投资500万元为全村购买了新的医疗保险和征地养老保险,并对为本单位企业职工购买社会保障的村民给予补贴,实现了全村的社会保障。“当时多困难啊,村集体的年承包收入只有2000万元,买了社保之后基本上没有饭吃。但是我们坚持购买。如果我们不安顿下来照顾老人,我们怎么能不辜负村民的期望呢?”说起这件事,潘对很是动情。如今,济南55岁以上的村民,无论男女,每月都可以领到数百至1000元不等的养老金。
为了方便村民看病,紫南村每年花费近100万元,率先与全镇区级医院合作实施门诊二次医疗保险。村民凭身份证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站看门诊或住院,只需支付4元挂号费或400元住院费,医疗保险范围内的药费、床位费等费用是免费的,实现了村民“小病不离村,大病有救”。
在教育方面,紫南村已投资近800万元,按照省标准新建了一所幼儿园。佛山最著名的第九小学在紫南设立了西校区,成为南庄镇最好的小学。
紫蓝的天空铺满了玉锦,而南风却开了。在“志愿”村官潘的带领下,自南人民过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在安全的地方,住在美丽的地方”的幸福生活。难怪有这样一个传说:“你害怕没有车或房子,但你害怕没有紫南户口。”
(负责编辑:孙丹)
标题:[那人那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潘柱升:紫南村的“义工村官”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