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1字,读完约3分钟
金融风险可以转化和分散,但它们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更重要的是,金融风险也有自我复制和增强的机制。如果我们不为金融风险设定一个可容忍的“高压线”,不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金融市场预期,那么金融风险将在迅速积累后演变成失控的“导弹”,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正在有序推进。尽管金融市场波动,但也是意料之中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不仅是风险防范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积极适应政策环境变化的结果。在当前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风险是可控的,但这并不排除个别领域和机构释放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复杂的资本交易结构和链隐藏在金融风险中,即使它们很复杂,也可以简化为资产和负债的关系。除非放弃资产权利或减少已确立的债务,否则资产负债关系的简单清算不会显著改善整体财务风险状况。实施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有效监管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监管的共同方向。无论是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证券公司的净资本管理还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都强调资本对业务规模扩张的约束。个别机构无视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纪律,肆意放大金融杠杆,导致相应的资本约束丧失,资本覆盖风险极度不足,应该成为金融风险释放的主体。
由复杂的金融交易关系形成的金融风险传导链无疑是当前金融风险管理的难点。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因为应对风险而制造新的风险,也不应该因为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事件和局部地区的波动而改变规范和整顿金融市场秩序的决心。稳定金融市场预期,不让政策投机者获利,不仅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的需要,也是防范金融风险自我复制和增强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高度同质化,金融市场模仿创新迅速。个别机构因违规操作和玩“边缘球”而获得不正当利益。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必要的惩罚,其他机构也会纷纷效仿,导致相关高风险业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这最终将成为未来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传统上,金融市场博弈并不局限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但利益导向型金融机构与金融政策之间的博弈也是金融市场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不适应金融政策环境的变化,调整风险可控的资产负债结构,积极纠正违规审慎经营行为,积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期望政策“宽松”不是理性行为,也严重背离了金融机构微观审慎经营的宗旨。归根结底,有必要稳定政策预期,以敦促金融机构适应环境状况的变化。在当前全球资本和金融监管环境紧张的经营环境下,要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加快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模式调整,重视业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强堡垒。(陈涛)
标题:防范金融风险重在稳定政策预期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