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8字,读完约2分钟
“说到扶贫,我要感谢我们村的浙江女婿!”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村村支书毛指着附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
中华山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穷地方”。“养牛耕田,养猪盼新年,养鸡养米,跑来跑去要油和盐”是村民贫困生活的写照。受交通不畅、人多地少的现实制约,空的干部和村民热衷于致富,但他们从未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
2014年,一位来村里探亲的浙江女婿唤醒了所有人——“浙江有许多农村地区依靠种植菌类和平菇致富。中国山村的自然条件更好。为什么不试试食用菌产业呢?”
同年3月,中华山村两委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浙江考察学习。在得知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与村庄的自然条件高度匹配后,毛建议将这种“速效、高效益”的产业带回村庄。经过五次大大小小的会议,所有村民最终达成一致,同意发展食用菌产业。
道路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钱呢?
“过去,扶贫资金是直接分配给贫困家庭的,用这笔钱什么也做不了。”毛赵信说:“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让贫困家庭成为‘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为了使贫困户真正实现自我造血,中华山村采取了“两村委员会+合作社+贫农”的发展模式。两个村委会率先成立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整合多渠道资金,并将其量化转化为股份,分配给村里的贫困户。这样,贫困家庭不仅可以通过在合作社工作赚钱,还可以参与年终分红。最终,172户464人的家庭成为该合作社的第一批“合作伙伴”。
“我们现在都是‘合作伙伴’了!”谈到合作社,在合作社工作的李彦宏突然开口了。她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熟练地将平菇分类、包装、密封。“在合作社工作一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土地出让金超过1300元。去年年底,有1500元的股息。合作社的效益越来越好,红利也会增加!”
当然,让李彦宏最开心的是,在合作社工作不仅能赚更多的钱,还能方便地照顾家人。“家里不仅有老人,还有两个孩子,所以我在其他地方工作不舒服。现在太棒了,你可以在家门口赚钱!”目前,位于李彦宏一个村子里的一所被拆迁的房子正在装修,她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目前,像李彦宏这样的“合作伙伴”的数量已从172个增加到120个,减少的52户家庭已成功脱贫。镇区扶贫干部张文娟表示,看到中国山村尝到甜头后,周边村庄也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村庄将通过“合作伙伴”模式发展产业,带动扶贫致富。
人民日报(01版,2017年5月24日)
标题:成了合伙人 幸福来敲门(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蹲点话脱贫)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