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2字,读完约4分钟

金融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康树生教授的新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旨在探索建立完善的民生金融体系,实现保护弱势金融消费者、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经济目标。“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该书系统研究了民生金融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如民生金融的基本理论、民生金融体系的构建、大力发展金融教育、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毫无疑问,民生金融作为民生金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正如康树生教授所说,民生金融是一个与“金融平民”和“普惠金融”相似但不完全等同的概念;民生金融是指旨在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具体而言,金融实体在发展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制定和实施金融制度、规则、服务方式和产品,使金融活动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从而改善和提升民生。民生金融的发展应该是金融理论界和金融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民生金融的要求,国家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其发展。中国银监会于2015年初成立普惠金融部。该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推动银行业参与民生金融体系建设。

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在本书中,笔者构建了民生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希望能促进金融服务目标的实现和民生改善,也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金融政策参考。要构建这一框架,首先要构建农村民生金融体系。城乡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作者指出,要加强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的协调发展,改变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此外,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是构建民生金融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更容易获取中小企业的“软信息”,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康树生教授认为,民生金融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大型商业银行的参与。大型商业银行应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参与民生金融体系建设,如实施三农金融分业模式、村镇银行模式和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模式,强化民生金融理念,走自己的民生金融之路。此外,保险也是民生金融发展的一大助力,尤其是以农业保险为代表的政策性保险,能够有效转移农民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该书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金融发展、金融改革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笔者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对收入不平等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低于门槛时,金融发展会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门槛时,金融发展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可以克服金融约束,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金融改革可以通过提供更合理的风险分配,使经济主体获得平等的信用服务机会,从而对收入分配产生公平的影响。本书利用国家和省级数据,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结论,指出只有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构建完善的民生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才能真正发挥其服务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为保护弱势金融消费者,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金融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金融消费者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产品,而一些人对金融风险意识淡漠,金融消费者侵权事件也频频发生。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这是构建民生金融体系的短板。该书借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整合“一方三会”相关职能、加快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金融对策研究》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民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民生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促进了民生金融体系的发展,为我国民生金融体系建设做出了实实在在的理论贡献。这本书值得金融理论研究者、金融从业者和高校相关专业学生阅读。

标题:发展民生金融缩小收入差距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