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1字,读完约5分钟
2017年5月10日是每个中国企业都值得纪念的一天——第一个“中国品牌日”。在业内,“中国品牌日”由来已久。如今,“中国品牌日”已获国家级认可,标志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追求,是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升级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参与相关文件起草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表示,“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有利于凝聚全社会的共识,营造打造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促进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化。
品牌建设肩负着重要使命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品牌建设成为满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适应和把握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抓手。
“从国际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一个质量提升和品牌成长的过程。”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王海东表示,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大力实施“以质量促品牌、以品牌促产品出口”的国家政策,韩国成立“国家品牌委员会”,都是国家推进品牌建设的成功范例。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以品牌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促进作用和社会的参与作用,将有助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转变,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
“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就是要提供更多消费者可以信任的自主品牌产品,增强消费者信心,引导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更高的消费需求。”王栋说道。
品牌不仅是一种认同符号,也是一种精神符号和价值观念。事实上,品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它的发展是一个巧妙、具体、持久、深入地展示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加强品牌建设就是以自主品牌为载体,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朱若元表示,培育、发展和壮大中国自主品牌的过程,也是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过程。
是时候发展品牌经济了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积累,品牌价值的沉淀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多年来,制造业、农业、食品和药品等不同领域和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品牌培育和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做法为我们加快品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品牌经济的时机已经成熟。”王栋说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的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农业和制造业领域的大量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服务业门类齐全,规模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优势产业的品牌发展效应显现,具有特色的区域品牌数量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品牌迅速成长,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支持品牌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监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年度专利申请量、年度商标申请量和注册商标总量居世界首位。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对品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和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要求加快品牌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关于品牌发展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近年来,全国人大和CPPCC关于品牌发展的建议大幅增加,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了推进品牌发展的措施。许多地方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共同协调和促进品牌发展。同时,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打造品牌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和自觉行动。
做好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高铁设备、移动通信等高端领域树立了品牌,赢得了口碑。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品牌发展存在一些不足,如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小、话语权弱、品牌价值低、整体形象差。
“主要原因是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和环境等品牌影响因素存在不足。”王栋表示,下一步要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全面提升品牌发展的影响因素。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努力弥补自主品牌发展的不足,形成培育和壮大自主品牌的合力。一方面,要总结世界品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良好的品牌发展生态,走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品牌国际化步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让世界分享中国品牌发展的成果。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任务,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王栋表示,针对品牌发展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零散的情况,当务之急是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一行动,共同推进自主品牌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谷阳)
标题:坚持品牌引领 建设制造强国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