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6字,读完约3分钟
《经济日报》原标题:五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加强和改善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支持制造业强国建设指导意见》。
根据《意见》,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重点加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爱心基金会、净值、信息)。
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规模大而不强、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高度依赖国外等问题。总体而言,对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中长期金融支持仍然不足,技术密集型中小制造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有限,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意见》对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通过建立先进的制造业融资部门和技术金融特许经营机构,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将得到提高。
在直接融资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加快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和先进制造企业的上市融资,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Aiji、净值、信息),支持制造业信贷资产证券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目前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相对分散,《意见》系统、集中地对金融如何支持制造业进行了指导。以前,金融系统提供的金融服务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和有价值的资产上,而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和轻资产企业。“这与过去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通过《意见》对金融体系提出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围绕制造业发展方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启动投贷联动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等。去年以来,全国5个省、自治区和10家银行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将股权投资与银行贷款融资相结合,实现了对企业的全周期创新和创业支持。去年底,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文彬认为,这些金融创新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充分发挥其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中应有的作用。"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金融业也需要转型."文彬表示,制造业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主要领域,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慧认为:“金融机构要瞄准经济转型时期,抓住机遇,全面开展金融创新。”其中,金融机构的创新不仅限于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包括流程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
《意见》在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强调要切实选优扶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对此,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表示,在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同时,要确保金融机构创新风险可控,监管部门要及时识别、判断、评估、控制和有效防范各种金融活动中的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更先进和有效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方法、金融模式和风险管理系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
(主编:刘江)
标题:专家解读五部门加强对制造业金融支持:着眼科技创新企业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