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4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盘瓠
3月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论坛2017年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以“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的下午模块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主任赵金平就来宾的发言阐述了三点意见。
首先,全球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国的角色已经引起了很多关注。
赵金平表示,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已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经济增长率不仅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作为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标志性指标,过去发生了新的变化。
例如,全球贸易增长和全球投资增长已经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显然不同于全球化时代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推动力的作用。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迅速抬头对全球化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使得反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剧。
可以说,全球化的未来趋势是所有国家都关心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以及如何在未来推动全球化中发挥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中国的政策取向。
赵金平指出,根据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之一,未来长期、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仍需通过扩大开放、深入融入全球经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实现。因此,在反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化的态度非常明确。即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其他国家一道建设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和地区经济的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他说,钱克明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同时对开放政策的六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充分显示了中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综上所述,尽管一些国家从事贸易保护主义,试图绕过世贸组织的规则,单方面限制从其他国家进口。但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中国未来的政策选择。
赵金平建议,在推进对外开放时,首先要加快对外开放体制和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这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基础。第二,要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新空的对外开放空间。在这方面,“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开放平台和载体。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凸显了中国的开放精神,旨在建设一个互利共赢的地区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共享”的开放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作出的促进和参与全球化的承诺。”赵金平说。
第三,未来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赵金平说,当前,全球化出现了新的逆流,包括全球治理改革出现了一些倒退,全球治理改革的一些成果面临着遭到严重破坏的风险。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必须与其他国家一道,坚定不移地维护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建设的成果,发挥集体力量,增强全球治理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和治理能力。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tpp和ttip受挫后,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态度和政策走向引起各方关注。
赵金平认为,与中国加入tpp谈判相比,中国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更好选择是通过与相关国家合作加快rcep谈判进程,使其尽快生效,从而增强相关国家的信心。事实上,加快rcep谈判也显示了中国和许多亚太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积极态度。
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也是加强合作、促进全球化的重要平台。其核心是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合作分享区域经济合作、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成果。可以说,“一带一路”对引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应对当前的反全球化思潮和趋势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两位嘉宾在发言中就如何消除过去全球化中的一些问题,推动未来全球化进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我们也有启示赵金平补充道。例如,全球化在一些国家受到质疑和反全球化趋势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总的来说,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一个国家内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行业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甚至可能给一些弱势群体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负面影响,如果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抑制,全球化的好处就能使更多的国家受益。”赵金平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各国应通过市场开放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密切关注一些受开放竞争影响的弱势群体。例如,可以采取社会政策或产业救济政策来补偿开放竞争给弱势群体带来的利益损失。
赵金平指出,未来我们应该坚持全球化的方向,但未来的全球化不应该是过去模式的简单复制。我们将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治理结构改革,使全球化更好地体现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作用,努力使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各阶层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也要求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标题: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全球化进程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