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83字,读完约10分钟
工业是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优势,通过内部分散和搞活对外开放,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科学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挑战,前瞻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实现“两百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演进的五大亮点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40年。工业发展的成就和亮点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
首先,该行业的规模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制造业表现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肉类、蛋类、蔬菜、水果、水产品和其他主要食品篮子产品的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从而牢牢掌握了饭碗。工业体系不断完善,门类齐全。钢铁、汽车、手机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将达到24.3万亿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从“213”到“231”,再到“321”。到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为7.9: 40.5: 51.6,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一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正在出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智能经济等新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由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工业和以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向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
第三,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和人力资本投资,迅速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目前,中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量子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高铁、4G移动通信、核电、超高压输变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产业集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保税区等一批工业园区,聚集和发展相关产业。到2017年,中国已建成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的各种工业园区一起,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集群。“园区经济”和“块状经济”的规模和比重稳步增长,已成为拉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点。
第五,国际工业合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产业合作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该行业已经深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许多领域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外资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纺织品、服装、玩具和电子信息产品等具有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快速增长。
中国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变化,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道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两个作用。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的作用不是无国界的或无所不能的,需要由政府来弥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国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计划商品经济”到党的十九大强调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界限逐渐明晰。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市场,完善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优胜劣汰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关注“市场失灵”,解决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正是由于政府和市场的协调合作和共同努力,中国工业在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过程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是继续深化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四大改革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一是产权制度改革。以保护企业家和居民的产权为核心,建立了归属明确、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通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第二是商品和要素市场的改革。我们将促进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机制的形成。目前,大约98%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放开。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第三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放开服务”改革,建立对所有市场主体开放的行业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营造公平竞争、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第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些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各种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
第三,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扩大工业发展空。开放是一个大国经济繁荣的唯一途径。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开始,由东向西逐步推进,逐步形成以大陆与海外联系、东西部互助为特征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从制造业开始,开放领域逐渐延伸到农业和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不断放宽,基本形成高层次、深层次开放的新趋势。一是坚持从点到面渐进有序的开放路径,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开放。二是吸引外资、技术和智慧,推动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第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在提高“引进来”质量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入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对外开放的深化,使中国能够有效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促进工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第四,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科学技术的主导作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1.75万亿元,投资强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二是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一批国家创新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把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部署和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针对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推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应用创新和突破。四是构建动态创新生态,打造“双创新”升级版,完善激励政策,促进R&D企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造就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质量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科技、人才、金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高质量产业发展的新起点,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总的来说,中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其高质量的工业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和产业分工重组的新机遇,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现代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培育和增强新兴产业新动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三大转变”,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工业发展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转变”的要求,要推进高质量的产业发展。通过质量改革,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中国品牌”的形成,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和附加值,推动中国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通过效率改革,加强设计和新产品研发,努力培育自主品牌,建立营销网络。中国的工业将从简单的加工和制造被推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包括设计、研发、品牌和服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动态变化,推动产业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慧中国”、“创意中国”转型。
第二,培育和扩大产业发展新势头。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新技术、新形式、新服务、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为支撑,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加快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改革,培育和扩大农村新型产业和新形式,促进农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构建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实体经济,开展创新创业。实施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一批“瓶颈”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我们将继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更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第四,在对外开放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将把产业推向中高水平。尽管近年来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最近美国和中国单方面发起贸易战,但我们对外开放的决心不可动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导向,坚持引进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政策,创造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不断提高国际产业合作水平,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创新网络,提升中国在合作和竞争中的价值链地位,促进高质量产业发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泉)
责任:张洋
标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与结构演变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