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5字,读完约6分钟
“当局”上周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了重要的政策信号。如何解读外国投资领域“权威”的最新声明?各种迹象表明,重新强调外国投资是表明态度和澄清内部立场的重要举措。
《权威人士》指出:“扩大对外开放是改革的关键,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现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正在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有更多的外国投资!”
事实上,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一直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然而,“当局”有针对性地强调外国投资仍然很有意义。
据《中国商报》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在这一说法背后,不仅有对三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和争论,即中国利用外资的实际成就、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和作用、外资在中国未来的前景和政策,而且还有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对下一步利用外资的方向性指导。
“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以保持数量的稳定并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质量。”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告诉记者。
外国资本不仅仅是钱
在中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负面的看法。有人认为中国引进外资是不够的,而是太多了;中国国内流动性很强,为什么要过分强调引进外资?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实际积极影响非常有限,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技术转移”或“技术溢出效应”。
许多学者和官员告诉记者,这些观点和重视引进外资的观点正在随着经济周期而变化。这一次,注重引进外资又占了上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中国商报》的记者解释说,一句话,以前的一些观点太“土豪”,但不是钱的问题。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向记者解释说,外资不仅是资本,也是资源。外资的资源方面是指附加于资本的其他要素的红利,如客户渠道、信誉、技术、管理、规模经济、国际形象、品牌认知度等。此时,资本当然是一个必要的管理要素,但它也是承载其他要素的载体。利用外资有助于中国经济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最近,决策层也发布了明确的信号。中国习近平主席去年访美时表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改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改变,为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改变。”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改善利用外资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公平公正地对待内资和外资企业。
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
要解读这位“权威人士”关于外国投资的言论,我们必须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面临的产业转移问题,以及美联储加息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1月至11月,全国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648家,同比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7043.3亿元(1140.4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和保险数据),同比增长7.9%。据估计,全年吸收外资将达到12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负责商务部的相关事务。他告诉记者,多年来,商务部只统计新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而没有统计撤资或离职的金额。他认为,外资撤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带来的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记者采访的外贸企业普遍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mainland China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邻国是大势所趋。随着外资外流,一些国内工人可能面临失业。
梁分析,美联储加息,下调国内利率。这种利率的“剪刀差”导致国际资本外流,对人民币贬值造成巨大压力。虽然资本外流主要是指金融资本,但对外贸易、外资和地下银行都可能成为渠道。如果实体经济不好,投资回报率低,资本外流就会加剧。
另一方面,中国吸引外资的质量正在提高。梁引用商务部的数据称,2011年服务业外商投资比重超过制造业,2013年首次超过一半,2014年达到55%,比制造业高出22个百分点。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2014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超过了制造业,2015年首次超过一半。显然,近年来外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致的。
制造业吸引外资的减少需要与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增加相匹配,以稳定外资的数量,并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因此,外部环境的其他显著变化,包括拖延已久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中美加快谈判双边投资协定(bit),都对服务业更高层次的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11月,一位熟悉tpp谈判的人士告诉记者,如果中国今后加入tpp,并不是要淘汰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中国的主要改革方向,即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要公平竞争。这位人士说,国有企业分为公共职能和企业职能,而企业职能不应区别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前者不是tpp的重点,但应该记住,前者不应被用作为后者制造特权的旗帜,从而对其他市场参与者造成不公平。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新泉最关心的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进展。他认为这是下一步外资领域改革的核心趋势。只有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合理退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才有机会进入。
与此同时,10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告诉记者,一些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执法的疑虑也在加深。
考虑到外资退出的隐忧和迎接国际高层自由贸易谈判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外资不仅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前景,也关系到国家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下一个突破是负面清单
当谈到下一步外国投资的重中之重时,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突破在于负面清单。
周世俭向本报记者预测,由于目前双方都非常愿意达成协议,中美双边投资条约谈判将大致在今年年中或以后进行,并达成协议。美国的主要需求是希望中国能够扩大服务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运输等)的市场准入。)。
"我们可以把一点点达到的情况看作是一种(外国投资政策)趋势."他说。
最新进展是,中美第23轮双边投资条约谈判于2015年11月22日至25日在华盛顿举行。在中国方面,商务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修订并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将限制类数量减少了一半,并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股的限制;对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统一采用否定列表,否定列表项目从139个减少到122个...
标题:稳量提质 外资迎政策“暖风”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