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48字,读完约8分钟
江南的三月,起初是温暖寒冷的,春雨如丝。从江西省砚山县出发,沿武夷山公路行驶,向东转入江村和永平之间的群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潜伏在群山之间的鹅湖村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不远处就是鹅湖书院,它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会议”的发源地。历经800多年的沧桑,原本被学者所吸引、学者所追随的鹅湖书院已不再繁华,反而在春雨中更加孤独寂寞。然而,燕山县河口古镇明清古街却十分热闹。明清时期,河口古镇商业繁荣。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明清建筑保护性开发项目启动。古街上的一些厅堂和店铺展示了几千年来从铅山传承下来的文化和工艺,如观赏和采摘河红茶、用四张纸造纸、胆水炼铜、竹雕等。看着仍挤满游客的街道,在尚未修复的古街上,有些只是混凝土钢架,回忆起不远处鹅湖学院的寒冷,真的很让人感动。
事实上,这种冷与热的对比是传统文化工业化是否得到推进的真实写照。那么,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传承,文化产业应该如何发展,所需资金从何而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燕山县进行了采访,以了解情况。
谁知道红茶的创始人
对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铅山来说,现实的尴尬似乎掩盖了它昔日的辉煌。
燕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武夷山北麓,南接福建,北接安徽、浙江,水陆交通便利。黄金水道上“八省码头”的优越位置,使河口镇自明代以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红茶贸易中心。全国各地的商人,甚至俄罗斯、英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商人都长途跋涉来到河口镇卖茶。这就是铅山“万里茶道第一镇”的由来。
说到“万里茶道第一镇”,我们不禁要说起铅山的河红茶。河红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红茶品种。它曾被称为“中国第一茶”。然而,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红茶鼻祖”在近40年里几乎被人遗忘。
20世纪80年代,燕山发现了许多矿山,矿产资源的高额利润使茶农放弃了茶山,国营茶场逐渐衰落并停产。到2000年,由于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认识,铅山遗憾地错过了“正山族”的原产地申报、地理标志证书和商标注册,在铅山上种植了400多年的老茶树不仅被迫“改姓”,而且价格和市场地位也远低于福建的“正山族”。巨大的差距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辉煌已成历史,衰落是现实。
在铅山,有许多传统文化遗产,如莲丝纸和木雕工艺,以及历史和文化景点,如鹅湖学院和歌仙山。很久以前,有着1200年历史,被称为“生命纸的千年”的联思纸业,只剩下不到五个造纸技术的继承者,其技术濒临失传。同样受到地雷的影响,以木雕闻名的铅山集体手工业协会关闭了,木雕师傅离开了江苏、浙江和福建,当地的木雕技术从此衰落。如今,为了在明清古街上展示传统工艺,我们不得不邀请外省的老师傅回铅山。面对文化失落的尴尬,“拿金碗讨饭”成了铅山人难以忘怀的感受。
“万里茶道”又开始了
历史的荣耀和现实的尴尬让铅山的人们感到痛苦,停止了等待。
尽管财力有限,基础条件薄弱,燕山县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启了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复兴之路。几年前,政府资助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工艺保护和发掘,并在“万里茶道”提出的第一时间就积极筹划。河口镇成功申报为“万里茶道第一镇”,河口旅游文化公司成立。通过“文化+旅游”的概念,工业发展被用来促进文化传承。2014年,砚山县发布了《打造万里茶道第一镇旅游品牌实施方案》,修订了《砚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先后规划了河口明清古街保护性开发、辛弃疾文化景观走廊、葛仙山4a级景区建设、鹅湖书院3a级景区建设等一批旅游项目。
今年1月,第四届蒙俄市长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峰会在铅山举行。沉寂了近百年的铅山,因万历茶道而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来自蒙古和俄罗斯万里茶道沿线7个节点城市、7个政治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中国9个省的43个节点城市的330多名国内外嘉宾齐聚铅山,讨论万里茶道沿线的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万历茶道在经历了辉煌与沉寂之后,从武夷山下梅村开始,贯穿中国、蒙古、俄罗斯,被视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复兴的姿态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作为万里茶道第一镇,铅山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再次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为给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中国人民银行燕山县支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出台了《燕山县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金融支持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信贷指导意见》,确立了民族传统工艺生产、民族传统精神传承五大支柱产业。 民族传统文化观光和民族传统文化娱乐,通过构建“定向支持”融资模式,提升县域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15年底,辖区内7家金融机构与燕山县23家传统文化领域企业签订了信贷协议,总金额达5.9亿元,支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2013年同期平均增长57%。
财政援助仍然需要共同努力
峰会的召开对铅山传统文化产业乃至金融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四张纸的年产量约为8万把刀,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企业最担心的是资金。”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燕山县江西朱涵实业有限公司不容乐观。
2008年,在县政府的授权下,以园林绿化起家的朱涵实业扩大了业务范围,开始建设恋思纸业和河红茶厂。然而,对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1000万元、实力不强的县级企业来说,要恢复传统的四纸工艺,投入两倍以上的注册资本已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是四张纸的生产对原材料、时间和技术的高要求也导致生产成本高、缺乏有效的抵押品、融资渠道不畅以及企业经营困难。朱涵工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峰会结束后,虽然四份报纸的订单增加了很多,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期待机会。
带着朱涵产业的烦恼,记者走访了燕山县的多家金融机构,看到传统金融在支持传统文化产业方面“难以被人喜爱”。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不熟悉和缺乏研究,缺乏有效的金融产品对接和明确的信贷标准,都导致传统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弱化。中国人民银行铅山县支行行长曹华明坦言:“传统文化产业初始投资大,资金周期长,回报慢。除非公司有自己的实力或其他行业作为支撑并提供抵押,否则很难满足商业银行的贷款资格要求。”因此,目前燕山大部分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支持文化产业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诸多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但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产业的巨大商机,如何通过金融更好地支持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研究和讨论的热点。
中国建设银行燕山支行副行长夏小青认为,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全面、持久的支持和规划。她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工行燕山县支行客户经理部朱令的认可。朱令坦言,如果能通过金融投资建立相应的风险担保基金,银行对支持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更有信心。农业银行燕山县支行副行长欧阳凌云也从金融本身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化企业的财务选择应该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他建议通过特殊的文化金融债券、私募股权投资或风险资本融资工具,集合铅山传统文化产业,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姜国珍也表示,未来PBOC将重点拓宽传统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一方面,将推广债务融资工具,加强债券市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支持文化内涵丰富、管理制度清晰、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的传统文化企业。
傍晚,河口古镇的游客逐渐散去。夜晚,宁静的“九巷十三巷”回荡着汩汩的新河声,仿佛诉说着过去的兴衰和对未来的期待。工业化的发展使铅山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也会给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标题: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金融助力期待多元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