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3字,读完约7分钟
河北省承德市很难摆脱贫困!在全市管辖的8个县市中,有7个戴着“贫困帽”,904个贫困村和47.02万贫困人口在“压头皮”。截至2015年底,承德贫困家庭仍占农民总数的27%。
到2018年底,所有人都将摆脱贫困。我们怎么做呢?“要拔掉‘穷根’,必须牢牢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法宝,才能摆脱贫困。”经过深入调查,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提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党旗红旗”运动。
在堡垒示范之后,作为一个先驱变得富有,提高能力,能够回家,并且成对地互相帮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承德188个贫困村脱帽,12.82万贫困人口脱贫。
富布富侃分公司
对于363个薄弱和分散的村庄,特别是275个贫困村庄,他们都被选中派出强大的驻地小组
“你不用种田也能赚钱,你做梦也想不到!”刘青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顺井村党支部书记尹正交来1200元房租后,一个贫困家庭激动得浑身发抖。在此之前,他只能依靠政府救济他的残疾。
几年前,看着不利于传统农业发展的坡耕地,想到160名贫困村民,尹正担心得睡不好觉。贫困在山中,潜力在山中,你必须依靠山来吃它们!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西顺井村党支部制定了玫瑰产业发展规划,但村民们从未见过玫瑰,也没有人愿意出让土地。"我是一个46岁的老党员了,我要第一名!"尹正是第一个报名的,他带领六名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挨家挨户解释政策。仅在七天内,就收集了527个红色手印,在整个山坡上种植了近30万株花苗。
基地建成后转包给贫困户进行管理和维护,使村里的贫困户平均年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我家有卧床不起的老人和小孩。它过去与5英亩的薄地紧紧相连。现在我们夫妻管理着60亩基地,加上地租,他们一年能挣3万元!”村民宣感慨地说:“跟着村子走是对的!”
一个村民是否富有取决于这个分支。在承德,“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服务凝聚力作用,实现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的有效整合和聚合。目前,承德85%的村庄建立了专业合作社,依托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商业实体,建立了1145个行业党组织,引导8.1万名贫困人口在产业链中脱贫。
为了充分发挥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作用,承德市实现了“三包”:确保党组织强大,同时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同时建设强大的产业链党组织,形成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以经济组织和产业党组织为骨干的组织体系;确保各级领导优秀,大力开展市级示范培训和县级培训,推动971名归国人才进入村队;确保所有薄弱党组织得到整顿和提升,363个薄弱村特别是275个贫困村入选强村,实施“治弱、治乱、治贫”一揽子计划。
芝罘路引领着良好的导航
1 341名领导人创建并领导了1 358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3 000名穷人
“要在我们村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党员应该是好的领导者!”滦平县古城川村党支部书记苏继文经常说起这句话。古城川村105名党员全部佩戴党徽,门前悬挂“党员示范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里有207户贫困户,这对苏继文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村“两委”班子确定了“依靠重点工程脱贫、依靠合作组织脱贫、依靠企业就业脱贫”的工作思路。动手吧。恰逢香港赵天集团投资80亿凤凰谷项目的契机,该村不仅赢得了贫困户的劳动力到现场工作,还通过房屋征收补偿和土地转让,促进了项目拆迁区133户贫困户的现场脱贫。其余的贫困户中,33户加入合作社以获得租金、股本变化、赚取工资和分享现金,41户贫困户到村里党员创办的公司工作,所有这些人都摘下了“贫穷帽”。
在与贫困的艰苦斗争中,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在开展致富奔小康和结对帮扶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承德市打了一场“组合拳”:“分类定级”,党员们加入到了致富的家庭中。全市904个贫困村的43000名党员,按照领导富裕党员、一般收入党员和贫困党员进行分级,支持党员领导专业合作社的建立。鼓励贫困党员带头脱贫;“帮助人民”,一个党员联系了几个家庭,并要求指导党员筹集大户和企业家来帮助大约10个贫困家庭。中等收入党员联系了1至3个贫困家庭,并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全市各级党员实现了贫困家庭结对帮扶的全覆盖;“结果已定”,把与贫困户结对帮扶贫困党员、率先脱贫作为党员承诺、积分管理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努力成为“共享财富、带来财富、致富的明星”,全市6854名党员被评为明星党员。
如今,承德97000名农村党员中,有13000人率先致富。其中,1341位富领导创建并领导了1358个专业合作社,带领了2.3万贫困群众,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雁”。此外,承德已经向所有904个贫困村派出了第一秘书和工作组。
“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各级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向导和骨干。必须把党员中强大的先锋模范力量聚集起来。”滦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锡友说,在脱贫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把干部资源倾斜到脱贫的第一线,鼓励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带头、示范”,真正做到“点一盏灯、照亮一片大地”。
摆脱贫困的强大技能
“有能力的人回家”和“提高能力”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分支机构的建立、人民的歌唱和群众的利益
“我们家三代有六个党员。现在我有机会回家创业了。我一定要尽我的全力,让村民的钱包越来越鼓!”在李国臣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前营子村的高山上,皮肤黝黑、正在喂鸡的卡拉赫屯农民养殖合作社的创始人笑着说。
收获“第一罐金子”后,李国臣联系了60多名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先富后富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李国臣不仅指导农业,而且还承保产品。如今,喀喇合屯合作社每年养鸡3万只,下蛋80吨,还通过包装销售进入超市,年收入80多万元。合作社还被评为“双滦区十大党员示范致富基地”。
在双滦区,仍然有很多企业家可以像李国臣一样回国。双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惠说:“在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劳务输出扶贫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吸引返乡创业人员,发挥他们在扶贫主战场上的先锋和主力军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支部的建立、歌唱的能力和群众的利益。”
为有效提高党员群众致富能力,承德市深入开展了“能力提升”工程:对本村“两委”成员进行了“头鹅培育”,培训了全市2456名村党组织书记和8559名村干部。村里的第一任书记接受了15期培训,市委组织部精心挑选了53名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直接培养;对创业致富的党员进行“能力培训”,重点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000061、诊断股票)、农产品流通等。,共培训了13230名富有的领导人,最终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普及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共培训贫困人口71200人。全市各县(市)成立了县级专家服务组,259个乡镇技术服务队,3847名技术指导员。
“抓党的建设,促扶贫,一定要让群众的心热起来,动起来,从‘要我脱贫’到‘要我脱贫’。”承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陆强调,承德市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在抓党建促扶贫工作中,把抓党建促扶贫作为统筹规划,推动“农村振兴战略”在承德落地生根。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5日,第11版)
标题:党建助脱贫 精准拔穷根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