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04字,读完约9分钟
问:最近,标准普尔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随后又宣布下调多家金融机构的评级。你对S&P评级下调有何看法?
答:在我国各项经济指标改善、企业和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缓解、信贷增速回落、金融杠杆和实物杠杆稳定的背景下,在经济保持稳定的同时,银行业稳步发展,资产质量好于预期,优于同期。在这种情况下,S&P基于“顺周期”评级法下调了评级,这种方法简单且片面。这种做法不公平,缺乏客观性和可信度,相当于“只看到树木,看不到森林”
问:标准普尔认为,虽然银行业的信贷增长可能推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强劲增长和资产价格的上涨,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稳定。你认为这个问题怎么样?
答:标准普尔只关注高信贷增长率可能带来的风险,而忽略了中国银行整体素质正在逐步提高的客观事实。在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外部环境下,银行业总体稳定,盈利水平相对较好,风险补偿能力较强。不良资产规模在世界上也处于合理水平,外汇储备相对充足。可以预计,中国银行(601988,中国)未来将继续稳健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从具体指标来看,首先,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稳步上升。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货币资产总额为2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负债总额为2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二是不良贷款率总体趋于稳定,资产质量逐步提高。随着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进步,不良贷款的上升趋势在一些地区得到遏制,一些地区的不良贷款甚至实现了“双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资产质量也在逐步提高。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与年初持平。商业银行季度不良贷款率最近四个季度分别为1.76%、1.74%、1.74%和1.74%,总体趋于稳定。(不良资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合理水平。例如,2016年欧元区银行业整体不良率为5.4%;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约为2%。(
尤其是中国四大银行的资产质量逐步提高。上半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7%、2.19%、1.38%和1.51%,分别比2016年底下降0.05、0.18、0.08和0.01个百分点。
银行业积极采用“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随着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批量转移等新处置模式的引入,现有不良资产处置有序推进,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三,利润增速回升。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9703亿元,同比增长7.92%,比上年末增长3.3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4%,净资产收益率为14.48%。
第四,抵消风险的能力是足够的。2017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89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7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7.2%,贷款拨备率为3.09%。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4%,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6%。
第五,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定。2017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为49.5%,比上季度末上升0.78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为1.65%,与上季度末持平;存贷比(人民币国内标准)为69.1%,比上季度末上升1.39个百分点。
第六,成本收入比具有国际竞争力。2017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是27.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大银行(英国《银行家》杂志(British Banker Magazine)2016年公布的成本收入比数据显示,外资银行普遍较高,美国银行超过50%,瑞士银行超过68.5%,瑞士银行超过85.8%)。
记者问:S&P调整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反映了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判断等。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信贷环境?
答:S&P下调中国主权评级表明,它只关注经济调整期的短期波动,而忽略了银行业宏观信贷环境越来越好的客观现实。
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的变化,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首先,经济增长率、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截至2017年8月底,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7%,连续13个月处于景气区间。2017年1-8月,发电量同比增长6.5%,货运量同比增长10.4%。基于市场供求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不断加剧,外汇储备规模连续7个月稳步增长,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良好信心和预期。二是“三比一降”效果明显,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钢铁产能从6500多万吨下降;截至2017年8月底,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28亿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第三,企业利润稳步增长。2017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0%;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2017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42481亿元,同比增长21.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09%,同比增长0.41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改革推动经济改善,而企业利润推动实体部门信用风险的缓解。
问:标准普尔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归因于中国长期强劲的债务增长,并认为这增加了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稳定和改善,对有效信贷的需求逐渐增加。标准普尔只关注高杠杆率问题,没有看到在中国融资结构的差异下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首先,中国的杠杆率很高。根据我国融资结构的特点,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融资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中国是一个居民储蓄率很高的国家,居民部门的储蓄大部分通过银行转化为企业部门的债务,构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其次,从债务分布来看,中国居民和政府的杠杆率相对较低。截至2016年底,居民杠杆率为44.8%,而政府杠杆率仅为36.7%,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为16.1%,地方政府杠杆率为20.6%,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并不高。就宏观杠杆率/gdp而言,中国低于英国和美国,也远低于日本。第三,中国的债务相当于大量的优质资产和稳定的现金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有许多可盈利或可变现的资产,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地下公用隧道等。债务偿付能力普遍较强,并且有许多方法和手段去杠杆化。
记者:经济转型和“三比一”必然会对银行业产生影响。现阶段中国银行业如何根据供给方改革进行转型?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首先,在新的正常经济增长环境下,为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银行业不再盲目追求信贷规模扩张支撑的增长,一些银行开始主动发展成为低资本消耗的轻量级银行。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的规模增长和利润增长开始脱钩,一些银行开始加速向轻方向发展。2017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加权平均占比达到33.33%,接近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
第二,资本脱离现实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银行业呈现“两次下滑”的良好态势。一是截至2017年8月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较年初分别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其次,理财产品的规模也有所下降。截至2017年6月,理财产品余额为28.4万亿元,同比增速下降35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占新增贷款的25.1%,同比下降10.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9.9个百分点。
第三,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呈现“两次崛起”的良好势头。首先,涉农贷款同比增长。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类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二是小微贷款同比增长。截至2017年6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占贷款总额的25%,贷款户数达到1417.2万户,贷款申请率达到94.7%,实现了“三不低于”的目标。
记者:去杠杆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你对下一个去杠杆化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答: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工作,指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标准普尔过于关注中国经济的历史问题,未能观察到社会各方通过政策推动去杠杆化和解决债务问题的信心、决心和效率,也未能关注整体信贷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改善促进。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和政府的债务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去杠杆化,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当然,去杠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通过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根据形势变化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2017年8月末,m2余额为164.5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m1增速下降11.3个百分点,至14%。其次,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为重中之重,果断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为市场化合法债转股做出决策安排。第三,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要求地方政府加快转变发展观念,不能再走高负债拉动增长的老路。自2015年以来,中国企业部门取得了显著进步。与2015年同期相比,2016年整体经济杠杆率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速下降9.2个百分点。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中国银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就标普下调评级答记者问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