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0字,读完约3分钟
原创标题:向“世界一流”前进,而不是“等待风来”(品牌理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利用潮流的哲学,一切都强调利用潮流,顺应潮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趋势”的帮助下,依靠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中国制造业继续发挥实力,最终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占据领先地位,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这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已不能满足于“顺势而为”。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自然资源形势严峻,过去享有的自然优势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正在从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创造者”之一,仅靠“顺势而为”已经不足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否拥有大量知名品牌,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也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极”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品牌。在企业层面,许多中国品牌都设定了打造“世界级”品牌的目标。
然而,在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的过程中,许多企业仍在“等待风向”,仍无法摆脱过去“顺势而为”、“随大流”的思维。
例如,一些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形象缺乏独到的见解,但在品牌建设上却遵循国际巨头的做法,包括大量与自己业务不匹配的海外企业,如足球俱乐部,并认为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个例子是,一些企业试图利用科技革命的浪潮,在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大量布局。,但他们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最终落入一个奇怪的“概念化”的圈子。又如,一些企业热衷于利用国家支持的“政策东风”来打造中国品牌,希望获得红利。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仍然停留在过去控制“风向”的观念上,把创造“世界级品牌”等同于实现“世界级销售”,因此他们更注重销售而不是品牌形象。事实上,凭借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价格优势,许多中国产品在销量上跻身世界前列并不困难。然而,进入“世界一流”的销量并不意味着成为世界一流的品牌。没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忠诚度,临时销量就像空.一样脆弱
因此,要想跻身“世界级”,中国品牌不能“坐等风来”,而要走那种只靠顺势而为的老路。相反,他们应该独立自主,主动“造势”,奋起直追,让自己成为“创新者”和“领导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能够得到全世界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品牌形象,使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直冲云霄。
标题:挺进“世界级” 不能“等风来”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