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9字,读完约3分钟

一分钟内,播音员读了200多字,“复兴”号可前进5833米,手机支付总额为3.79亿元,科研实验投入333万元...

这是中国繁忙的一天。在过去的2018年,这样的一分钟一直在中国大陆播放,写着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和轨迹。在快速发展时代的大潮中,生活的水位不断上升,发展的需求不断上升。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追求食物和衣服的体面,而是开始关注更好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因此,文化需求正在激增。

听一堂手机音频课,触摸博物馆里的生活历史,电影院里小镇青年的身影越来越多,24小时书店的灯光依然吸引着年轻人...文化场景的生动隔断展示了当前文化生活的全景,也展示了时代进步的力量。从传统的固定离线场馆到随时随地的移动连接,从单调和千篇一律到专注和个性化,从品味和奢华到习惯性的深度参与,消费模式和需求产生了奇妙的反响。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化消费水平的上升趋势,还可以看到长期被忽视并正在上升的来自乡镇的巨大文化意愿。

让渴望的力量在拔节期成长。

一组数据证实,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消费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847元,1979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为1171元,1986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5.3%。数字背后隐藏着文化需求的不同初衷。无论是新鲜的消遣,还是文艺青年的快乐,还是终身学习的坚持和跨界探索的尝试,都指向内在的丰富和积累。归根到底,它来自每个人向上的成长力,这使文化生活拒绝同质化和平民化,并以自己的加速度回应时代发展的加速。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难理解各种文化现象,比如很难买到音乐会的门票、博物馆人满为患、剧院里的行李箱观众以及为知识付费的流行。

让渴望的力量在拔节期成长。

几年来,这种向往和追求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全国阅读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制度上的空白,也见证了文化资源的下沉和公共文化建设之间的改善空。然而,这种向往和追求远比这些更具影响力和意义。“今天在中国,中国人民做到了。”这群渴望丰富自己文化遗产的普通人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改革开放前景的描绘者。他们的出现勾勒出这个国家的未来。当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点一点地奋斗时,他们为时代的发展积累了潜在的能量。

让渴望的力量在拔节期成长。

“一个移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和发展的活动。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梦想家。”这个时代不会让人们失望,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也会让我们生活的土地变得更好。(关)

《人民日报》(2019年1月2日,第12版)

(原标题:让渴望的力量在拔节期成长(新词))

职责:张嘉诚

标题:让渴望的力量在拔节期成长。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