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9字,读完约3分钟
一年一度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近日如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向295个获奖项目和7名外国科技专家颁奖。《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首次组织了对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般项目申请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真实性的试点验证。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只有规范核查机制,才能有效防止科研成果的“夸大”。
获奖名单显示,2015年中国基础研究发展势头喜人,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在295个获奖项目中,有42个国家自然科学奖、66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87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是,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受理和批准的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21%,进步奖减少了近100个。此外,除了奖项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减少之外,代表中国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最显著的特点是其获奖项目更加注重“产学研”的协同创新。
对此,业内一些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大量投入科技资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带来效益。特别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无论是资金的支出还是直接的成果转化,最终都必须交给普通人。(报价603883,购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般来说,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从理论框架的形成到实验结果的产生,到市场的投入和产出以及被市场检验,需要很长时间。由于经济效益是科技项目获奖与否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而且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经济效益考核程序,一些科研成果在通过市场检验之前都是以估计的方式进行申报的,这不仅增加了评选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也造成了许多参与科研成果的“纸上夸大”。
事实上,中国的科研成果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业界的批评,如弄虚作假、虚报和隐瞒科研经费,甚至获奖。在一些地方科技奖励工作中,经常出现企业跑奖、弄虚作假等现象。
针对社会可能反映的“高经济效益”和“虚假申请”等问题,首次组织了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以验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般项目申请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真实性。从一等奖和一等奖中随机选取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验证。
对此,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有关方面目前正在启动验证试点,这不仅是对相关社会意见的积极回应,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制度的自我优化。”他还承认,仅仅依靠经济利益是不对的,必须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因为有些领域对社会的贡献不能用经济利益来衡量。业内人士表示:“不过,审核推荐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也要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一般不提倡‘经济效益第一’。”
标题:国家科技奖评选首次核查“经济效益”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