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3字,读完约4分钟
标准被认为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是装备制造业成败的关键。
4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改进规划》,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的转换率从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机器人领域专家贾培发对《国家商报》记者表示:“标准是产业实力的象征,是引领产业进步的方向。”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中国主要引用国外标准。”
提高国际标准转换率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双向挤压”。通过行业标准引领行业方向,甚至通过标准竞争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环节。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改进规划》。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建设制造业强国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推动产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就制造标准而言,贾沛发告诉《商业日报》记者,一般来说,装备制造业的标准战略有三个步骤,一是突破或掌握核心技术;二是技术专利,即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核心技术;第三,专利标准化,即将核心技术升级到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
记者注意到,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标准竞争。在德国实施“工业4.0”所推荐的八个优化行动领域中,标准化名列第一。
在行业专家看来,标准化是创新的驱动力,是实现市场和供应商主导战略的手段。
会议要求,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设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关键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及时更新标准,满足创新进步和市场需求,力争到2020年将关键领域国际标准的转换率从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去年,为了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的实施,加快技术标准的制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建立标准的关键是你能满足它们,否则你将失去标准的意义。中国在推进标准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技术力量的突破。”贾沛发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支持制造业提高质量和效率
4月6日,德勤全球消费和工业产品行业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在2016年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排名第一。
根据这份报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方面仍排名第一,但它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经济放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与此同时,德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高端技术密集型产品占制造业出口总额绝大部分的国家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增长。
德勤中国工业产品与服务管理合伙人董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正在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同时实施相关措施,这些措施都将提升中国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他认为,中国现行政策的重点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发展的资金,这为中国企业发展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关键支持。
中国制造业产值居世界第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然而,中国也面临知名品牌少、产品质量低甚至质量不合格的尴尬。在消费者追求品牌质量的时刻,一方面,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一方面,产能过剩是事实,以低价取胜的国内产品正面临两难境地。
会议认为,要发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生产出更有创意、更优质、更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合格产品,增强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持制造业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标题:装备制造业标准规划“过会”四大重点领域谋突破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