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62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作为地方国有改革的先锋,上海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备受关注。
《时代周刊》记者谢江山来自上海
作为地方政府改革的先锋,上海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从力度还是前瞻性来看,都备受关注。
11月16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情况。
“目前,整体上市或以核心资产上市的企业已占竞争性产业集团总数的2/3。自2014年以来,已有1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和338家员工持股企业。”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书记、SASAC局长金兴明宣布了上海国家改革的成就。
今年1-10月,上海国有企业实现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9%,利润总额2531亿元,同比增长4.7%。截至10月底,上海国有企业总资产接近18万亿元(17.86万亿元),同比增长7.2%。
“要提高国有资本的管理能力,解决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上海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是三者的结合。”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惠明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指出,一是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是结合上海城市功能调整,上海过去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四大中心,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结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上海于2013年9月29日率先建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引入了负库存管理市场,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上海在推进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的具体成绩,应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就总体评价而言,上海的国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不是针对企业,不是针对改革,不是针对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个样本
2013年12月17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市国有资产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上海市20项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标志着上海市新一轮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近年来,上海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新闻发布会上,金兴明表示,上海坚持以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带动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新一轮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推进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加强国有企业分类监管。2016年,完成了金融和体育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2017年,文化教育等企业改革将纳入国有资产总体布局。目前,SASAC直属企业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占国有企业经营总额的99%。
第二,坚持上市公司导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利用上海完备的要素市场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推动企业走上市公司之路。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总户数的68.5%,总资产的86.4%,营业收入的88.9%,净利润的93.4%,是上海国有企业中最具活力、最有实力、最有发展前途的部分。
第三,促进国有资产有序流动,打造专业平台公司。推进国际集团和郭盛集团的战略转型。通过参与企业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这两个平台拥有价值800亿元的股权,并重振了约200亿元的现有基金。
第四,管理资本服务企业,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上海的国有及国有企业改革和党建工作得到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上海是过去两年中唯一一个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国资委中央企业和SASAC地方负责人会议上先后发言的省市。”金兴明介绍,上海已被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列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12个样本中的第一个。
“上海的国企改革思路设计得比较早,推进的步伐也比较平稳。上海的经济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城市经济,这与省级经济并不完全相同。”张惠明解释说,上海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国有资本比例很高。改革开放后,上海有许多合作和合资的机会来承接外资,这使得上海具有高起点、大规模、高国有资产比重和高外资比重的特点。独特的经济结构使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11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例行记者会,发布宏观经济形势,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孟伟在回答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时表示,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确定了第三批国有企业混合改革试点名单,涉及31家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
中国有31家国有企业被纳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试点计划。上海有国有企业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雅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一旦获得这一信息,我们将及时宣布。”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国有企业也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之一。为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上海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推动企业加快创新转型。
一方面,上海市政府积极搭建帮助平台。上海SASAC积极策划并实施了市政府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央企业参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今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双方将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中央企业重大项目落户上海,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次签约20多个项目,累计金额2200亿元。
另一方面,上海SASAC创新体制,尊重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注重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出台了鼓励和支持本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与此同时,创造了一种“鼓励创新和容忍失败”的氛围。已通过的《上海市关于推进改革创新的决定》规定,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如果改革创新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未能谋得私利、勤勉尽责,将不会对相关人员进行负面评价。
据悉,自2013年以来,上海国有企业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6个中央研究院、19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0个国家级和186个市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以及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管理企业研发支出超过1100亿元,申请发明专利951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75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110项,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2.3万亿元。SAIC (600104)缺乏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上海赵信cpu芯片整体性能达到世界主流水平。
“例如,SAIC现在受到科技创新的推动。SAIC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供不应求,这是前几年创新的结果。今年,SAIC一家企业缴纳的税款约为1000亿元,产生的利润约为1000亿元。两个规模都在1000亿元左右,都是创新的成果。这些转变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这些成就将会逐渐变得更好。我们也期待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更大的作用。”金兴明说道。
在这次会议上,上海也规划了它的未来。会议透露,未来五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将计划每年增加投资约8000亿元,重点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工业企业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金融企业投资将达到4000亿元左右。主要投资于四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当然,重点是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金兴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阐述了。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着力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开放的市场化合作机制。上海将借市政府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机,加快地方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以及系统企业的战略重组。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加大国有资产对企业科技创新、转化和升级的支持力度。三是社会创新服务机制,以职能和公共服务企业为重点,打造创新、创业和城市更新平台,以产业功能、生态功能和制度创新功能为重点,形成大企业带动和支持、小企业蓬勃生成、要素完整开放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标题:18万亿上海国资公布成绩单:营收同比增长9.9%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