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7字,读完约6分钟
总体而言,中国石墨烯产业起步较快,但产业链仍相对脆弱,石墨烯产业化的暖春尚未到来。另一方面,a股市场上有50多家石墨烯概念上市公司,它们在产业化推广方面的进展各不相同,这也可以看作是整个行业不同步伐和节奏的反映。
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弯道超车”战略不同,石墨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走在世界发展前列的行业之一。随着去年下游应用“盛开”的出现,二级市场基金频频高举石墨烯、宝泰龙(601011,诊断股票)、碳科技(603133,诊断股票)、方达碳(600516,诊断股票)、华丽家族(600503,诊断股票)的概念
据《证券时报》记者调查,石墨烯产业化经历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初始阶段,今年出现了从产品到大规模生产的新趋势。在此过程中,上游石墨烯制备过程趋于完整,中游石墨烯粉末和薄膜产品日益遭遇类似的“过剩”状态,而下游石墨烯终端应用与高端和低端应用的“金字塔”结构并存,一些成功满足市场需求点的企业最终实现或开始盈利。
总体而言,中国石墨烯产业起步较快,但产业链仍相对脆弱,石墨烯产业化的暖春尚未到来。另一方面,a股市场上有50多家石墨烯概念上市公司,它们在产业化推广方面的进展各不相同,这也可以看作是整个行业不同步伐和节奏的反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许多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推动石墨烯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有必要打破这种局面,借助多方合力的共鸣。
“金字塔”的工业化应用
高端应用程序尚未填满
“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只是过去几年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许多公司已经能够生产产品。预计大约2年后,应用公司将能够大规模生产产品。”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得出了这一结论。
石墨烯已经走过了从概念到产品的道路,今年正式走向大规模生产的新趋势尤为明显。作为石墨烯工业应用的典型公司,徐东光电(000413,诊断)去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该公司于2017年9月24日出席了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还发布了石墨烯散热大功率led照明产品新系列;小型动力电池产品也同时出现,并应用于共享摩托车产品,正式切入共享自行车产业链。
石墨烯在民用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快速进展。以杭州百雄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去年,该公司获得天使轮投资6600万元,目前估值接近5亿元。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告诉联合记者,白熊科技已经在三大板块中相继规划了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布局:石墨烯加热建材、大健康产品和石墨烯智能农业(000816,诊断股票),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数百家经销商来推广相关产品。
香莲说:“四五年后,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已经从概念转向产品;在过去的两年里,石墨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相继出现;在未来2 ~ 3年内,石墨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将进入加速阶段,其发展速度可能远远快于预期。”
“经过多年的工业积累,越来越多的产品是由‘烯烃’代替‘石墨’生产的。”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意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下游应用的角度来看,石墨烯已经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传感器、半导体器件、触摸屏、防腐涂料、海水淡化、水污染控制和军事装备等领域。其中,工业产业依靠添加石墨烯材料来提高传统产品的性能,从而重建产业技术壁垒,促进产业升级;民间消费领域也大大拓展。“解决其他材料无法解决的问题是石墨烯的真正使命。”
至于工业应用和民用消费的区别,联合分析指出,销售给工业B端客户的石墨烯产品通常是中间产品,而民用石墨烯产品是真正的商品。在它看来,随着中产阶级“概览社会”的演变,后者的市场相对更广。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石墨烯应用“在许多地方蓬勃发展”,高端应用仍然缺乏。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曹表示,虽然一些企业已经生产了石墨烯手机屏幕,但仍难以大规模生产;然而,将石墨烯应用于高端电路等领域的企业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低端应用可以发挥石墨烯‘工业味精’的作用,这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希望在大约10年内实现石墨烯在高端应用领域的突破。”
既然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和产业化正在加速,为什么高端应用却一直缺席?“这并不是因为石墨烯本身的性能不好,而是这项技术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曹分析道,“目前,石墨烯的下游应用大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于它们来说生存仍然是第一个问题。受高端应用长期高投入、高风险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在高端领域布局不多,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也缺乏将石墨烯作为新材料的热情。”
李意淳指出,“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在石墨烯高端应用方面的投资缺口巨大,相关高端R&D技术落后3年,R&D成果已经落后5年。”不过,他也表示,R&D早期的大投资、长周期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初级产品到未来的高端产品,都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
民用应用市场巨大,工业应用发展迅速,高端应用相对缺乏,这使得石墨烯产业化在中国的推广呈现金字塔式结构。尽管下游应用市场总体发展迅速,但仍不如石墨烯制备企业想象的那么快。
9月26日,传统煤化工公司宝泰龙(601011)的股价每天都在上涨。近年来,公司确立了以石墨烯为核心的石墨及石墨深加工业务方向。目前拥有150吨石墨烯制备生产线,产品的最佳水平可达1-3层。该公司董事长焦云向《证券时报》记者承认,虽然该公司的石墨烯产品已经达到量产,但在销售方面仍然缺乏市场,因此尚未量产。“如果长时间生产石墨烯,它会出现‘团聚’并粘在一起。”至于公司产品的价格,焦云透露,目前1 ~ 3层石墨烯产品每克仅20元左右。
曹因为在高校工作,接触了更多的石墨烯制备企业。他说,目前石墨烯产品的价格从5元1克到300元1克不等,价格差异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所需的尺寸和规模以及所需的产品批次。总的来说,物理方法比化学方法每克便宜5元左右。
石墨烯粉末已经成为石墨烯产品价格下降的典型代表。根据公开信息,几年前,当中国主要的石墨烯制造商用钢制造石墨烯时,每克石墨烯的最高价格高达3000-5000元,到2015年,价格达到每吨300万元。2016年,同等级产品下降到56万元/吨,或0.56元/克。
与石墨烯价格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延伸产业”的价格飙升。以石墨电极为例,由于产品价格飙升,今年上半年方达碳的净利润增长了26倍以上,其股价在7月至8月间也上涨了3倍。然而,业内人士指出,“石墨烯远非石墨电极。大多数生产石墨电极的公司今年都赚了很多钱,而石墨烯公司则全都亏本了。”
为什么与前几年的黄金价格相比,这两年的价格却大幅下降?这与市场上石墨烯生产商数量的增加、企业批量生产能力的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升级等密切相关。,但也与下游应用“空有产量但无市场”导致的石墨烯库存积累密切相关。业内许多人认为,下游应用尚未完全铺开,这使得石墨烯制备能力出现类似“过剩”的特征。
“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余。”焦云分析称,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目前仍处于适应、研发和推广阶段。所有的应用都不是简单地添加石墨烯,还需要看功效是否能得到发挥。因此,该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时间。
如何利用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快速推进,帮助制剂企业健康运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已成为行业面临的新课题。香莲认为石墨烯的应用端非常重要。“工厂前有市场。只有解决了应用端,才能促进上游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石墨烯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
然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也对下游工业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李意淳看来,这种上游的“剩余”和下游的工业化尚未扩散开来,这实际上是符合工业规律的。“这个行业必须以现有的原材料为基础,然后才能进行下游的工业化进程。这种“过度”是一个正常的行业发展过程。”
利润问题有待解决
工业化加速或促进洗牌
石墨烯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但正在加速。在“概念-产品-大规模生产”三部曲中,已经逐渐进入了后半部,这可以看作是对我国现阶段石墨烯产业化的总结。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石墨烯产业链公司还远未“走出深巷”,大多数企业已经亏损。从这个角度来看,石墨烯产业化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华丽家族(600503)是石墨烯概念在二级市场的领先公司,拥有开发和销售相关石墨烯材料和下游衍生物的平台,如重庆磨溪和宁波磨溪。虽然公司已经准备了多年的转型,但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房地产建设收入规模仍占公司总收入的98%以上;上半年宁波磨溪和重庆磨溪分别亏损840万元和223万元。华丽家族承认,由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公司尚未与下游产业链广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尚未达到预期的销售规模,还涉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尚未形成利润。
新三板的石墨烯上市公司也遭遇了冷遇。据wind统计,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中,有20多家企业的主营业务与石墨烯有关,其中有3家企业的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然而,超过一半的企业仍在亏损,有三家企业亏损超过1000万元。
业内许多专家称石墨烯为“幼稚产业”。据一些研究人员介绍,从整体产业链布局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位于上游(石墨烯制备)和中游(石墨烯粉末和石墨烯薄膜),而下游应用并不完善,这使得石墨烯相关企业难以盈利。目前,具有石墨烯概念的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状态。除了未来下游应用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之外,石墨烯行业相关公司的成长还有待讨论。
那么,石墨烯下游企业实现盈利的难度在哪里?经过几年的石墨烯产业布局,徐东光电副总经理、明硕科技董事长王忠辉认为,市场推广是最大的考验。“推动石墨烯产业化实际上是非常疲惫和痛苦的。没有毅力和力量,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中,顾客通常非常谨慎。作为一项新技术,它需要逐步引入,这使得该公司的产品无法快速发布。”
例如,他说基于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在大规模引入之前将需要客户的尝试和理解;石墨烯散热大功率led照明产品在推广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通常需要先在几条道路上进行,客户跟随一段时间观察效果。无论是自由模式还是充电模式,这都会在早期阶段产生少量。
推广应用存在诸多障碍,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石墨烯产业链企业的感受。一家石墨烯涂层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石墨烯涂层的使用寿命将是普通涂层的三倍,但与20多年来国际涂层巨头产品的应用检查相比,石墨烯涂层的应用时间明显不足,高铁等制造商不敢轻易购买。“这使得石墨烯产品的推广更像是一个‘囚徒困境’——没有应用,你无法证明你的产品是有效的,但你无法证明你的产品是有效的,你也无法在市场上进一步应用。”
关于石墨烯业务短期盈利能力较低的潜在原因,王忠辉向《证券时报》记者进行了分析。“公司实际上可以部署一些可以快速实现收入和利润的下游应用,但我们认为企业最应该做的是进行前瞻性的培育。商业部门的布局需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安排。”
例如,王忠辉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快速充电功能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有望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重大影响,解决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是徐东光电最值得做的事情。因此,近年来,公司通过投资和并购不断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和石墨烯产业的布局可以使徐东光电实现远近一体化和错位发展。”
曹也分析指出,从整体上看,石墨烯下游面临“低端应用推广难、高端应用研发弱”的双重尴尬。“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石墨烯的下游应用能否打开,商业应用能否加快,将决定石墨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未来。”
由于石墨烯下游应用业务短期内难以盈利,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利用其他行业反馈石墨烯板块的方法。以华丽家族为例,公司虽然确立了科技投资为发展方向,但也以金融投资为利润平衡器,以平抑科技项目的利润波动。
业内普遍认为,新兴产业的利润应该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王中辉认为,石墨烯工业应用的难度反映了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培育,而不是拔掉幼苗,否则这个行业将陷入混乱。徐东光电对此的态度是将石墨烯的产业化视为一项长期工作,通过生态手段加快产业化进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明华也指出,从碳纤维与碳元素相关的产业化过程来看,碳纤维于1961年在日本被发现,小规模工业化生产始于1971年,但直到21世纪碳纤维产业才真正发展起来。“在碳纤维真正盈利之前,日本投资了1400亿日元,相当于100亿元人民币,之前一直亏损,直到40多年后才真正盈利。但现在,全球碳纤维产量实现了快速扩张,已达到约30万吨。”
从中间角度来看,石墨烯产业链企业与其整体利润仍有差距。然而,据记者调查,随着石墨烯产业化的快速推进,难以盈利的坚冰已经松动。
李意淳向记者证实,虽然大多数企业在短期内盈利仍是常态,但有些企业确实开始逐渐盈利,或者已经处于盈利边缘。“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需要识别市场并及时进入。”
百雄科技首席执行官香莲预测,经过下游产业链三年的努力,公司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扭亏为盈。“在石墨烯建材和大健康产品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公司最看好石墨烯智能农业业务板块对绩效的拉动作用,这与中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产阶级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程度提高密切相关。”
这种利润差异有望给新兴的石墨烯行业带来洗牌。李意淳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石墨烯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走出去,包括被兼并和淘汰。“我个人的初步判断是,企业走出去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与互联网行业相比,这是非常低的。”
整个产业链是脆弱的
多维分组中断
尽管石墨烯产业化总体上仍面临许多障碍,但这并不妨碍对这种新材料及其应用市场的乐观预期。在2017年半年度报告中,华丽家族明确表示,石墨烯材料在中国已取得初步研发成果,中国地方政府相继推出创新联盟和产业基地,支持石墨烯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尽管石墨烯应用的下游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但石墨烯行业有望在未来迎来快速发展。
然而,面对未来乐观预期与现实诸多约束的对立,这已成为上下游企业群体式前进的典型路径。通过利益的结合,各方的动能可以最大化,从而打破石墨烯产业化的瓶颈。
产学研结合已成为可行的途径之一。9月26日,鲍泰龙宣布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研究所南昌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各出资1000万元共同建设一个石墨烯应用技术联合工程中心。公司相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有助于公司加强石墨烯领域下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市场开发,促进公司转型升级和石墨烯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利用融资优势进行大规模投资并购也是一种典型的方式。焦云指出,宝泰龙的石墨烯产品仍处于产品开发阶段,销量很少,只有几十万的销量,而且很多都是送客户去做实验,但从长远来看,可以帮助石墨烯行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准备和纪念,如果一家公司即将实现石墨烯产业化,鲍泰龙可以缺钱给钱,也可以缺石墨烯给石墨烯。”
第六元素还参与了十多家下游企业拓展石墨烯的应用。公司人士表示,参与股票后,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价格承受能力、应用领域等。,以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并帮助推出基于石墨烯材料的新产品。
徐东光电一直活跃在石墨烯领域。近年来,先后收购了明硕科技等多个石墨烯应用企业,并设立了相关产业基金。
“徐东光电可以看看最愿意投资石墨烯领域的企业。”王中辉表示,公司石墨烯业务采用“内生+延伸”的两轮驱动模式。“与主营业务关联度高的项目通过控股进入,而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低的项目则依靠石墨烯投融资平台参与。这种多点布局方法不仅可以分担风险,还可以加快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
M&A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闭环生态。王中辉表示:“从石墨烯材料到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最后到新能源汽车,公司希望闭环生态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据悉,为了推动其平台整体产业化,公司不排除未来成立徐东石墨烯研究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
据川才证券相关分析师介绍,石墨烯这一新材料产业的最佳商业模式是将石墨烯粉末、薄膜生产和石墨烯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在形成闭环的同时控制石墨烯的质量。
在石墨烯产业化崩溃的关键时期,除了以企业为主导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外,中外优势的联系和互补也被业界视为解决产业化困境的有效途径。
李意淳说:“与中国的商业产品相比,许多外国产品只是实验室样品或小批量产品。但是,总的来说,包括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巨大的资金支持,这些国家在研发方面比中国更为细致。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共同体,强有力的联盟和优势互补。——中国有市场,其他优势国家有技术,采取联合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为此,中国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已在近期做出了主要业务部署。一是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工业应用平台,建立应用示范基地;第二,是利用“一带一路”的机会,促进外国技术在中国的融合。
除了“合力效应”,顶层设计工作也在有序进行。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正计划成立石墨烯行业协会,以协调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国石墨烯产业应从上游原材料开发部署、石墨烯加工应用领域市场导向、石墨烯技术研发三个方面做好规划,优化产业政策设计,突破产业瓶颈约束,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秩序环境,推动石墨烯应用开发和产业化真正走向失败。
标题:石墨烯产业化仍在途中 上下游抱团成前行新路径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