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1字,读完约3分钟
张立东位于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的施工现场。
个人照片
"仍然有最后一个桥墩进入完全架设铁路梁的阶段."四月中旬,站在平潭岛西北端苏澳镇的一座石山上,一排水泥墩竖立在海面上。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即将在空.诞生中国铁建(601186)桥梁工程局的张立东正是
“水下桩基工程是承台、桥墩和连续梁后续施工的基础,既重要又困难。从试桩到完成20个桥墩的303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历时两年多。”站在49号码头下的临时栈桥上,张立东充满了情感。虽然他参与了甬台温铁路、沪杭铁路和沪昆铁路的建设,但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的建设难度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桥B0-B58段设计有59个桥墩,其中20个桥墩建在张立东所在的4标段2段,其中13个桥墩位于裸露岩石中,岩石表面不平整,最大倾角为45°。海底岩石的强度仅次于铁,铁的强度为235兆帕,裸岩的强度为225兆帕,深度超过100米
2014年3月24日,他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49号墩进行试桩。张立东仍然记得他第一次打桩基时的曲折。“当时,已经是夜里4点多了。经过艰苦的工作,第一堆看起来很牢固,但到了黎明,他们发现竖立的桩不见了。”原来,由于海底花岗岩的强度与钢一样硬,当钢管桩的桩头刺入基岩约1米深时,就会受到挤压而严重变形。
"一根筷子站不起来,那么一个四条腿的凳子呢?"新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张立东的技术研究小组开始日夜计算、绘制、修改和复核。
时间过得很快,只有几个月。新方法是根据海底岩石表面的地形定制四根不同长度的钢管桩,用打桩船将钢管桩放在预定位置,并快速连接成一个临时“台阶”。然后,下放预制的圆柱形钢筋笼,浇注混凝土,使钢管桩“粘”在海底岩石上。以此“小板凳”为最初的小平台,外围扩展为一个7人足球场大小的建筑平台。桩基施工的瓶颈从此被打开。
这种在裸岩上“搭台”的技术被称为“深水裸岩区埋式海洋平台”,在国内尚属首次,不仅加快了桥梁建设的速度,而且降低了桥梁建设的成本。此后,张立东参与了深水裸岩中大跨度长距离重载栈桥架设、大吨位整体钢吊箱设计与施工、台风区码头及后院配套设计与施工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节约了近2亿元的施工成本。
“夏天有台风,冬天有季风,一年中有330天是六级或六级以上的大风。在这样的条件下,特大型桥梁工程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49号码头从零开始屹立在海上,张立东成为了建设的中坚力量。
标题: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设者张立东: 大桥,在海底扎根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