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4字,读完约7分钟

大连港创新商业模式,于2016年8月8日开通中国首列冷藏集装箱中转列车。那天,一列满载150吨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冷藏集装箱离开大连港,前往8600公里外的莫斯科。经济日报记者苏大鹏摄

中国东北最大港口大连港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该港完成中转集装箱1.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6%,比2014年增长3倍。《经济日报》记者日前在大连港接受采访时了解到,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廖满欧”、“廖梦欧”等多个国际物流渠道相继开通。这些渠道在日益成为中欧货运热线的同时,也给大连和东北腹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精心构建国际物流渠道

在位于中国东北腹地的边境小镇满洲里,现在平均每周有两次从大连出发的跨境航班。大连港集团精心打造的“辽宁-满-欧”国际物流通道自2015年正式开通以来,满洲里日益繁忙,过境列车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

统计显示,2016年满洲里港年出口量将增长180%,中转集装箱数量将达到18000标准箱,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来自日本、韩国、华南、华东、华北、胶东等地的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和日用品通过“辽满欧洲”国际多式联运通道不断运往欧洲。

据报道,“廖满欧洲”是大连港第一个发达且极具竞争力的集装箱中转通道。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东北经二连、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至蒙古和中亚的集装箱中转列车全部通过大连港。围绕“辽宁、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大连港创新经营模式,先后开通了国内首列冷藏集装箱中转列车、“辽宁、满、欧”首列商品列车和服务于中国最大离岸工业园区的明斯克中转列车。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2016年1月,三星银河的商品通过“三星银行”成功抵达俄罗斯卡卢加。不仅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也为许多国际企业如LG、丰田、宝马的产品提供了新的物流选择。今天,“三星班”已经实现了每月三班的正常运行。

大连有关官员表示,“辽宁-满-欧”国际货运走廊的爆炸式增长给港口城市大连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连港和大连相关产业持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信心。

据了解,在大连市的支持下,大连港在开通“辽满欧”国际物流通道的同时,还先后推出了“连哈欧”、“辽蒙欧”和“辽新欧”等几个中欧班,继续打造亚欧之间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港口改革必然会给腹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围绕“一带一路”打造了一条精心打造的国际物流通道,可以说是进一步增强了对东北腹地经济的拉动效应。目前,东北地区98.5%的外贸集装箱进出口货物通过大连港转运。例如,开通“联好路”国际中转列车可以有效促进黑龙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大连港口官员说。

吸引商品到“一带一路”

大连大窑湾港区,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就位于此。目前,这是全国唯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心站。它也是全国唯一实现与港口无缝连接的港口前沿站。这是大连港国际中转列车的起点。

2016年8月8日,一列满载150吨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全冷藏集装箱离开大连港,前往8600公里外的莫斯科。这是中国第一列全冷藏集装箱过境列车,与传统的海运相比节省了一个月。大连港近年来不断利用其丰富的海-海航线资源,完善的环渤海区域网络和发达的海陆铁路联运系统,不断提高物流的“综合性价比”,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货源到“一带一路”,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冷藏物流通道。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大连港相关官员认为,便捷、优质、稳定、高效的海铁联运通道将有助于大连及其腹地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记者了解到,在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大力支持下,大连港近年来一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不断提升“辽满欧洲”等海铁联运通道的建设水平。据报道,大连港目前拥有108条国内外贸易航线,并已基本“完全覆盖”了国内外300多个港口和地区的网络。其中,日本、韩国和东盟航空区的航班密度每月超过200次。该港口的渤海集装箱支线服务网络覆盖辽宁、河北、山东的黄欢和渤海地区的13个支线港口。它每周运行70多个班次,是渤海地区独一无二的“海上穿梭巴士”。支线年均交通量达到100万标准箱,年中转集装箱超过300万标准箱。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作为东北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港海铁联运现已形成“4个中心、12个站、31个站”的内陆网络布局,实现与东北腹地和欧洲国家的互联互通。它是交通部和铁路公司确定的全国铁水联运的六个示范港口之一。2015年,海铁运输量达到349,000标准箱,再次在中国沿海港口排名第一。

大连有关官员表示,丰富的航空资源和成熟的多式联运不仅为“廖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提供了运输能力和供应保障,也为大连持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海铁联运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大连为基地的国际多式联运渠道也在不断丰富。今天,大连港国际航道建设不仅实现了“西进”,而且取得了“北进”的新突破。继2014年首航北极东北航道后,中远集团的“永胜号”于2015年7月从大连港再次起航,首次在“黄金水道”进行双向航行。这一举措不仅是自身发展的一个突破,也为未来中国货船在北极东北航道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多部门共同推进软环境建设

2016年5月,大连港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43个参与示范项目中脱颖而出,凭借冷藏火车、商务车多式联运等创新服务,成功入选国家海地公共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可以实现大连港过境列车业务24小时内的快速通关和检查。

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他们一直在不断优化港口环境,以满足中欧铁水中转业务的时间要求。大连海关、辽宁检验检疫局、大连港等单位成立了“一带一路”联合工作组,与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目前,大连港可以优先安排中欧列车从申报铁路计划到配车、列车运行和在途追踪,从而将列车运输时间从3至4天缩短至48小时以内。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同时,大连港有效整合了海运、港口作业、铁路运输等实时信息,可以随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在线信息查询。如今,大连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冷藏货物转运港,已经建成了全国沿海最大、功能最全的保税冷库群。进口水果、冷冻肉类和其他冷藏商品的份额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冷藏水产品等国际转运业务一直以60%的速度快速增长。冷藏集装箱年进出口量超过20万标准箱。

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据报道,日益成熟的冷链和商用车物流系统使大连港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集物流、金融、贸易为一体的服务供应链。港口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升级,为中欧列车低成本高效运行提供了新动力,增强了国际物流渠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016年,在满洲里口岸通过的十多类口岸中,大连口岸的“辽欧曼”中转类口岸从2013年的第8类口岸跃升至目前的第2类口岸。中欧过境业务的不断增加,给大连乃至整个东北腹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记者苏大鹏《经济日报》)

职责:周秋田

标题:大连港成为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2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