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6字,读完约10分钟
1923年9月1日,以东京和神奈川县为中心,日本发生了大规模地震。 地震造成10多万人死亡,200万人失去了避难所,日本历史上留下了“关东大地震”的名字。 1973年,正值关东大地震50周年,日本图书市场出现了一本名为《日本沉没》的小说。 虽然是当时没有被社会主流迷住的科幻小说,但这个书名确实动摇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经,这个初版只印刷了3万册的小说瞬间就卖完了,之后必须多次追加,最终2卷的总销量达到了空前的385万册。 作者小松左京也凭借这部小说获得了1亿2000万日元的收入,跻身日本文坛富豪行列,使“小松左京”成为日本众所周知的名字。 “日本沉没”有很多拆卸“日本沉没”的复印件。 日本经过多年长期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坂世博会),突然迎来了1973年的“物价狂乱”和石油危机,日本人的自信受到了很大打击。 但是,从本书的创作过程来看,小松左京从1964年开始执笔。 这一年是东京奥运会举办的一年,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充满活力的气氛中。 为什么小松左京要在那么快乐的社会背景下创作《日本沉没》这个主题黑暗的作品? 其理由是,除了很多科幻作家天然具有的反乌托邦气质之外,还与小松左京自己的经验密切相关。 小松左京的本名小松实,祖先是德岛一带的渔夫,父亲在大坂开了金属加工厂,出生在小松左京航班大坂。 除了小松左京,家里还有四个男人和女人,小松左京是家里的次子。 小松左京的哥哥比他大4岁还喜欢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三洋电机的工程师。 小松左京的科学启蒙大部分来自哥哥,在父亲工厂工作的工人们也经常带来漫画杂志,他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少年时代的小松左京体弱多病,对体育没什么意思,反而对小说漫画的歌舞电影有意思。 但是喜欢文艺并不意味着精神软弱。 小松左京上的中学是以“质量刚健、自重自活”为校训的神户一中。 甚至他的小学班主任都说小松这个“软派”不适合那个学校。 但是,小松左京有点顽固,虽然对“软派”的评价感到吃惊,但是上中学后自己加入游泳部的结果是得了中耳炎不得不退出。 我加入了柔道部,战后柔道被禁止时转到了橄榄球部。 另外小松在学校不能说是真正听话的学生。 他在认真的学校晨会上突然提高声音,在教师办公室的罚站上拔出老师的椅子。 当然,这些恶作剧当然是他创造“硬派”风格的一环。 小松左京小松左京接近中学毕业时,是日本战局崩溃的边缘。 日本政府开始认真研究“一亿总玉碎”的可行性,连中学生都被推向了战场。 对于像小松左京这样反抗教师眼中的“软派”学生来说,他的作用被认为只是“扛着竹枪勾住敌人坦克的履带”(顺便说一下,和小松左京一样的日本科幻开拓者星新一在学习理科,所以在战争中作为宝贵的技术人员, 幸运的是,如果没有轮到小松去战场,战争就以日本投降告终了。 但是,“如果战争没有结束”的“史的异或”深深地印在小松左京的脑海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的日本后来被美国全面接管了。 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日子比日本人自己支配的时候更自然,生活全方位逐渐恢复秩序,小松左京也恢复了普通的学校生活。 中学五年级的时候( 1947年) 受到至今为止的战争的影响,在学制上,据说这时的小松左京还是中学生)。 小松左京在神户中学的校刊《神中文艺》上发表了名为《成绩表》的小说。 我认为笔名“小松忧花”有文艺气息,反映了小松骚动不安的青春期。 小说用滑稽的笔调写了劣等生对考试成绩的一喜一忧,在战后出色的文艺作品中,这本小说也是一抹异彩,当然他也再次招致了学校教师的斥责。 总之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中学时代的小松左京都是反抗的中学生的形象。 1948年初毕业后,小松左京进入了第三高等学校。 这可以追溯到盆密局,是京都大学的前身之一(盆密局成立于明治维新期,共有2处,大阪盆密局成立于1869年,京都盆密局成立于1870年,成为日本最早的理化教育学校之一。 一般称为盆密局是指大坂盆密局 另外,“盆密”是幕末的语言,来源于荷兰语的chemie,意味着化学)。 我不太能想象每天只知道给教师添麻烦的人能考上这样的精英学校,当时的日本人可能很多很难支付自己孩子的学费。 小松很期待画《红本》赚钱的经验。 红书原本是指江户时代流行的娱乐读物中,面向大人的,到了明治,图书的体裁·文案发生了变化,但面向大人的读物的红系封面被保存下来。 但是,红本绝不是值得称赞的发表平台,缺乏监督管理和无序竞争,红本成为纸张粗糙、复印低俗的代名词,战后不久,《朝日信息》就组织了严厉批评红本漫画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的主题。 有名的小松左京可以把那段经历当笑话,但对当时感到骄傲的高中生小松来说,买漫画书也是一种羞耻的行为,需要弟弟买(顺便说一下,当时小松耻买了手冢治虫的书)。 发表作品当然需要笔名。 这里有趣的是,小松画正常对着漫画的时候用他名字的平假名画h漫画(! ! ! 」的时候以初恋的女朋友的名字高中毕业后,松左京想上京都大学。 在大学里,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这些杂志一起创办了文学同人刊物。 当时,日本共产主义运动盛行的时候,据小松先生说,k个朋友伪造印章偷偷申请了日本共产党。 之后,小松先生对党内的各种活动从一开始就很积极,用热血讨论了文学是否应该承担普及共产主义思想等崇高的任务,后来党内活动发展成派系纷争,小松对文学的热爱也逐渐压迫了政治活动的热情,终于索性 但是,这个经验似乎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毕业后,应征朝日信息等屡屡受挫,结果被大学时的朋友三浦浩推荐,终于从三浦浩工作过的产经信息文化部打工了。 这个时候,小松左京也已经成家了,家庭经济状况很差,但婚后的生活很甜蜜。 有一次,小松左京回家的时候,在车站前的流动拉面店吃了一碗拉面。 很好吃。 把店家拉回自己家,叫来躺着睡觉的妻子一起吃。 妻子白天一个人在家什么也没做,所以听收音机打发时间。 有一天,松左京回到家,看到收音机不见了,觉得家里很穷,妻子把收音机卖了辅助回家。 他觉得自己穷买不起收音机,但不能给妻子整天娱乐,所以决定给妻子写故事。 这就是后来小松左京的处女长篇《日本阿帕契族》(日本)的原型。 在这本小说中,小松左京使日本政府成为拥有核武器的武力独夫,但最终无法抵抗下层人民的革命洪流,无产阶级在核废墟上重建了美丽的家园。 但是,小松左京真正走上科幻作家之路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 1959年末,小松左京在三浦浩的介绍下,在早川书房的sf magazine创刊号上阅读罗伯特·谢克利的短篇《危险的报酬》受到冲击,自己也决定写美国式的SF小说。 1961年,早川书房由福岛正实举办了第一届短篇空想科学小说大赛,小松左京通过菲利普·迪克式的故事,在表达了生活在虚假现实中少年对战争想法的“和平大地”上应征。 虽然没有获得大奖,但受到福岛正实的重视,获得了努力奖。 这是《小松左京》的笔名发表作品首次 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小松左京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 “复活日”后,小松左京连续出版了很多部长短篇小说,《日本沉没》也是在这个时期写的。 这本《空前的大畅销书》不仅给小松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也给国内外带来了很大的声望。 之后,小松先生已经没有谈他的生活了,衣食无忧吧。 但是,他对创作和社会活动的执着依然不变。 他的《再见朱庇特》《首都消失》等多部小说屡获大奖,与东宝电影企业合作展开科幻电影企划,担任1970年大坂世博会主题馆的设计委员。 从2000年开始,小松左京与角川春树事务所共同举办了以选拔新人为目的的小松左京奖。 这个奖一直持续到2009年,入选者大多后来成为了日本科幻小说的新生力量。 包括英国早逝的伊藤计划和文风倒霉著称的圆城塔。 年7月,小松左京因肺炎去世,享年80岁。 电影《日本沉没》的剧照《日本沉没》的创作动机,最重要的来源当然是对小松左京地震的担心。 开头提到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小松左京自己没有经历过,但母亲在震灾后的废墟中度过了辛苦生存的日子。 而且日本列岛本来就是地震多的地区,小松左京也不可或缺地体会到地震。 特别是1945年左右,日本连续4年发生了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的大地震,对于经历了那个时期的人来说,一定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日本沉没》出版20多年后,日本的大坂、神户、淡路地区再次发生了大地震,被称为“坂神淡路大地震”,造成6千人死亡。 在这次地震中,小松左京正好在地震地区,悲惨的情景描写日本沉没情景的科幻作家可能也受不了。 自第二年出版《小松左京大地震' 95》以来,他因抑郁症休养了4年,恢复到了2000年。 但是“日本沉没”不仅仅是对地震的警戒 正如我刚才所说,小松左京少年快要被预备队征召入伍,被埋葬在战场上。 他大学毕业期间倾向于无产阶级立场,但苏联核试验的消息又打破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世界和平的期望。 另外,在他创作最高峰的六七十年代,也是安保斗争等社会运动层出不穷的时期。 正是这些经验,才让他借用文学的语言,思考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 今年本来是东京再次举办奥运会的一年。 选择这一年再次改编《日本沉没》,本身就是小松左京忧患意识的继承。 突然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又彻底打乱了事前的计划,进一步印证了“日本沉没”的永恒价值。 暂且不论汤浅政明的动画化是否成功,至少小松左京在原著中表现出的各种思考,在这个混沌之年,特别值得我们每个人重温。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1964东京奥运会那一年,小松左京为何预言日本沉没?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