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5字,读完约5分钟
两会作为一年四季引导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风向标,历来备受关注,而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备受期待。
与往年一样,3月5日,世界各界高度关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试图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脉络中窥探下一阶段的政策取向,进而推测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回避问题,明确提到了国际贸易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交织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存量偏高、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这似乎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在短期内充满挑战和困难。
然而,细读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就会发现,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报告还展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更加光明的前景。
首先,改革承诺将提高中长期预期。
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承诺进行各种改革,包括努力解决产能过剩、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鼓励私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应该说,上述改革方向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在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声明明确表达了中央政府坚持改革的态度:继续推进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传统做法。此外,进一步落实市场化手段和管理理念,包括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经营者市场化选择、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职工持股等试点,都有望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此外,尊重市场规则、依靠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而且非公有制经济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如“大大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障碍”和“在项目审批、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未来将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和稳定的法治环境,各种经济实体的活力和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其次,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仍需挖掘。
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然而,尽管“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但大多数领域产品的低端化和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中国人出境时“扫货”的趋势,“海涛”、“代沟”市场火爆。这表明,提高消费品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仍然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
与此同时,相对稀缺的医疗资源、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以及一些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也让普通人(报价603883,购买)对日常消费产生了很大的担忧。截至2014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50万亿元。如何将每天50万亿元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提高消费品质量,鼓励企业进行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扩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和个性化时尚等新兴消费,开发新能源汽车,增加免税店,都是为了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点、自驾游营地等设施建设。
可以说,在传统消费引擎日益疲软的情况下,通过改革创新培育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新热点,引导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继续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第三,有效投资仍增长/0/。
尽管近年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有效投资仍在稳定增长和调整结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国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存在诸多不足,行业急需转型升级,有效投资仍大量存在。地下公用隧道、油气管网、智能电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投资和农村fttp工程等基础设施亟待改善。通过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上述项目不仅可以促进有效投资,还可以显著改善民生。
最后,新的动能将继续积累能量,并以足够的耐力发展。
一年来,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加速融合,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浪潮不断高涨,新的发展势头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创新动力仍将是我们经济的最大推动力。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后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落实相应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大众创业、创新和“互联网+”的乘数效应。
必须承认,由于改革的阶段性阵痛、经济放缓的客观现实和市场情绪的综合影响,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在短期内更加严峻,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奋力拼搏。但是,也应该看到,长期改革并没有停滞不前,投资和消费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新的动能还在不断增长。可以预见,随着结构性改革阶段性成果的取得,新的动能和新亮点的不断发挥,中国经济的长期积极势头将继续保持,在应对挑战中稳步前进。
标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势头仍将持续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