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幸福结束了!”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何权区域站的农业技术人员陈豪刚刚参加了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培训,他非常激动。“由于缺乏经验和单一的工作方法,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次我学到了很多。”
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形成了16个精准扶贫“专家团队”,其中包括俞博士服务团队的520名成员、榆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对口支援全市50个扶贫示范村和2000户扶贫示范户,推动和引导200家新的企业实体扶贫到户,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扶贫攻坚队”。
科学技术进入村庄,“扶智”推动“扶贫”
榆林市有8个贫困县,927个贫困村,22.9万贫困人口。今天,玉林在山脊附近建了一个“科技站”。在郏县和子洲县中药材流通专家工作站,专家们积极讨论如何通过种植方式提高黄芪产量;在绥德和米脂的山地苹果移动专家工作站中,如何优化品种结构,满足苹果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一站一特色,玉林市根据人才专长,在农业、教育、卫生等7个行业设立了16个移动专家工作站,准确地下了扶贫的象棋。
为了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壤专家”,榆林利用人才优势,准确地进行技术培训。子洲县甜瓜栽培技术培训、衡山区绿豆、谷子覆膜栽培技术培训……农业系统移动专家工作站深入10个贫困乡镇46个村庄,为18家涉农企业和农业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设规划,为500名县乡技术人员和贫困农户提供实用技术培训。
依托移动工作站,“专家团队”在武步县建立了80亩夏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和300亩旱地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基地,参与示范的农民平均年收入增加5000多元;在榆阳区和子洲县,“专家组”建立了6000亩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贫困家庭实现持续增收。
建造桥梁和巢穴,把穷人变成熟练的工业工人
定边县何权镇王来潭村方景伟家里有五口人,他们过去常常守在薄田里,生活窘迫。扶贫人才团队联系了当地的沃野农业发展公司,请他管理温室蔬菜。经过培训,他成为了一名工业工人,知道如何操作王来滩村的技术协会,也是农村财富的领导者,年收入近6万元。
方景伟的扶贫之路,是榆林扶贫人才在产业和贫困户之间搭建桥梁和巢穴的缩影。神木县扶贫人才队伍以“园区+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在靖边县,扶贫人才积极联系当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吸纳贫困家庭入园共同发展...此外,榆林还有小米、绿豆等特色农产品(000061,诊断股)等200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自建网上销售平台销往全国。2016年,玉林网上农副产品销售总额超过2亿元,网上农产品交易总额超过15亿元。
“创新“人才+企业+互联网+农民”模式,不仅帮助贫困户稳步增收,也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因资金匮乏、发展动力不足而难以启动的问题。”榆林市农业局副局长张琪说。
建立扶贫“风向标”的积极激励措施
高歌横山区玉林农业局?村干部杨文举积极探索工业扶贫之路,在村里成立了专业养猪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榆林市农业局党组利用“三个机制”中的激励和激励条款,提拔杨文举为榆林市农业局农业监督处处长。
让扶贫成果代表人才,让人才代表扶贫成果。玉林每季度对各工作站进行检查指导,跟踪问效,把人才精准扶贫效果作为推荐和选拔城市管理专家的重要参考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奖励能够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科技扶贫团队。工作费用5万元;与此同时,那些因诸如推广精准扶贫不力和欺诈等原因被举报的人将被严肃追究责任。
在科技扶贫的支持下,通过520名在扶贫第一线奋斗的专家的共同努力,带动了4070户贫困家庭,培训了2376名农业技术人员和18317户贫困家庭。“玉林市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扶贫实践,发挥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突出作用,促进智力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玉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宁说。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8日,第18版)
标题:陕西榆林:520名专家脱贫一线当先锋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