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2字,读完约5分钟

据独立电信分析师称,目前确定的频段是中国5g未来使用的主要频段。虽然主频段并不代表所有频段,但它的优点是相关的5g设备和技术可以根据该标准进行规划和开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兆赫和4800-5000兆赫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意味着中国5g所使用的频段已经正式确定。

《通知》指出,5g系统的工作频段规划为3300-3600 MHz和4800-5000 MHz频段,其中3300-3400mhz频段原则上仅限室内使用;5g系统使用上述工作频段,不得对同一频段或相邻频段内的射电天文业务和其他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造成有害干扰。

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确定的频段是中国5g未来使用的主要频段。虽然主频段并不代表所有频段,但它的优势在于相关5g设备和技术可以根据该标准进行规划和开发。

确定5g频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网络强国”和“制造业强国”的战略,其中5g系统是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支撑国家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型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频率计划的发布反映了国家支持5g加速商业化的决心。

傅亮认为,中国越早确定5g工作频段,其他国家就会考虑这个频段是否也适用于自己的国家。如果可能,他们将与中国合作,促进标准的成熟和设备的商业化,这将有利于整个产业链。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自己的频段规划。例如,美国正在推广三个频段,即27.5-28.35千兆赫、3.7-4.2千兆赫、600兆赫兹等。;欧洲联盟正在推广700兆赫/3.4-3.8千兆赫的中频和24.5-27.5千兆赫的高频..此外,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在推进相应的频段规划。

据了解,率先发布中频段计划是考虑到国内行业现状以及系统覆盖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的结果。虽然工业和信息化部前期公布的五个测试频段中包括两个高频带,但目前国内高频射频产业还不成熟,还难以实现商业化规模。

傅亮解释说,高、中、低频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覆盖能力。如果是在固定区域和高频段,运营商需要部署更多的基站来实现覆盖,这将带来更大的成本。

然而,在2g和3g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低频资源被占用,一些高质量的低频资源无法应用到5g建设中。“电信运营商也在进行内部调整,希望将原来低频带的2g用户迁移到高频带的4g网络,这样腾出的低频带资源可以用于4g或5g,但迁移需要时间。”

中泰证券指出,从此次发布的规划来看,最大的两个特点是全球领先和专注于中频段。该计划的发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布中频段5g系统频率使用计划的国家。预计中国很有可能加快实施基于中频频段的5g商用着陆。

产业链将从上到下受益

频带规划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式确定所使用的频带将在中国5g系统技术研发、测试和标准制定以及产业链成熟度方面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如果频带不确定,5g测试和检测、芯片、天线和终端的制造商将受到技术不一致的影响。一旦下定决心,这些企业就可以加快相应的R&D步伐。在5g许可发布之前,这些链接将逐步确定。越早确定,5g许可的条件就越成熟。”傅亮告诉记者。

他认为5g产业链的成熟将沿着从上游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到下游终端和工业应用的道路发展。“上游越早成熟,下游越快成熟。一般来说,标准确定后,上游设备、芯片和测试设备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具备大规模的商业条件,终端设备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商业使用。”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报告,从受益时间来看,虽然5g的部署时间有所加快,但在2020年前开始大规模基站建设的可能性较小,天线和射频厂商的性能发布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大规模建设之前,运营商有望提前建设和扩展5g传输承载网,因此传输设备、光缆和光模块制造商有望率先受益。

中泰证券在回顾4g的投资周期后表示,无线领域的投资将经历专题机会、回报评估和业绩实现的过程,第一轮专题投资将在MIIT牌照发行前一年左右开始。因此,对MIIT牌照发行时间的预期是5g前专题投资的关键指标。

据了解,以4g为例,工信部于2012年9月20日发布了移动通信系统(imt)频率规划方案,规划了时分双工(tdd)和室内imt系统的频段;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家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从频率规划发布到商业牌照发放的时间间隔约为15个月。因此,中泰证券预测,国内5g牌照的发行时间预计将提前至2018年底至2019年年中。

傅亮认为,一般来说,通信行业的标准在终端商业化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考虑到各方都在积极推广5g,上述时间间隔可能会缩短。“一些设备将在明年上市。随着高度成熟,到2019年,中国可以下定决心实施大规模5g网络。”

标题:工信部确定5G使用频段 产业链即将迎来变革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