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8字,读完约8分钟
图为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稻草回收场。在农场推广的水稻切割、干燥和收获两阶段收获技术为秸秆包装提供了基础。这些包装好的秸秆将移交给全林纸业黑龙江分公司,该公司可用于发电、造纸和供热。本报记者乔照片
今年是农业部实施东北秸秆控制行动的第一年。中央财政投入6亿元,在东北60个主产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力争到2020年东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700多万吨。如何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解决环境问题,造福农民?记者采访了相关农民和专家-
目前,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的水稻收割机和秸秆打捆机在田里连接得很好,秋收也很忙。在农场推广的水稻切割、干燥和收获两阶段收获技术为秸秆包装提供了基础。“成熟的水稻在机械切割水稻茎后平放在稻茬上,干燥并自然脱水。稻谷收获后,秸秆也提前达到包装标准,干燥一片,包装一批,运输一批。”江川农场主任李国锋说,农场每天出动40多台秸秆包装机,每天以700多公顷的速度进行包装,并及时转运。
从中国的稻草看东北
东北四省自治区是中国的大粮仓,秸秆总量也很大。目前,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一个原因是很难回到野外,另一个原因是收集、储存和运输系统不完善
"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种子中,一半在秸秆中."教材中的这句话对东北有着特殊的意义。东北四省是中国的大粮仓,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同时,秸秆总量也很大,平均每户秸秆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北地区的秸秆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也迈出了一大步。同时,由于长期高强度和超负荷利用,东北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推进东北地区秸秆还田利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与土地耕作相结合,保护黑土地。
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要实现任中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兴红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秸秆利用问题。他介绍说,东北是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每年可收集的玉米秸秆产量超过1.1亿吨,约占全国玉米秸秆资源的44.5%。目前,玉米秸秆的总利用率不到50%,其余50%被废弃或焚烧。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的一次采访中,当地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秸秆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秸秆利用的直接效益不高,每亩秸秆需要包装60元,填埋和耙吸作业需要100元,农民难以持续投资。另外,近年来玉米效益不好,没有包容性补贴,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全区只有30多台秸秆掩埋机,每小时作业能力20亩,一个作业周期(20天)只能完成6万亩。此外,秸秆还田机、打捆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数量严重不足,许多合作社只能使用改良的简单机械。
双城区的情况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东北地区的秸秆利用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呢?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分析:一是退耕还林难。在中国东北,玉米收获后,通常只需要半个月就可以将土壤冻结。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秸秆很难返回田间,分解也很慢。此外,寒冷地区缺乏低温快速腐熟剂和专用配套设备,如大功率拖拉机和翻耕犁,进一步增加了秸秆还田的难度。二是收、储、运体系不完善。目前,收、储、运服务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经纪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滞后,难以走出国门。与其他主要产粮省份相比,东北地区人口稀少,这增加了秸秆还田的运输半径和成本。“无草、无收、无储、储难运”的现象十分普遍。
找到方法的三种主要方法
推进秸秆处理,应明确肥料、饲料和能源三个方向。要处理好农业导向和多元化利用的关系
秸秆的收集、储存和运输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在利用方式上做文章。农业部农业生态总站副站长王表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可归纳为“肥料、饲料、能源、基料和原料”五大类,每一种利用模式都需要科技的支持。记者在东北采访时了解到,各地已经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主要集中在饲料、化肥和能源方面。
内蒙古克右前旗是一个畜牧业大县。全旗每年牲畜总数约447万头(只),巧妙地实现了秸秆饲料化利用。“全旗每年回收秸秆110万吨,回收率在90%以上。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为64%,相当于节约饲料粮14万吨。”旗农牧局局长刘说,以一只肉羊为例,一户人家的青贮饲料成本从每天2元钱下降到0.5元钱,成本下降了75%,这促使农牧民改变了饲养草食家畜的方式。去年,70万吨秸秆饲料可以减轻天然草地上200万只羊的放牧压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秸秆年产量超过290万吨,其中玉米秸秆占90%。去年,该区被确定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大力发展肥料利用。地方重点扶持合作社,根据秸秆的实际储存和利用情况,在秸秆储存和运输环节给予补贴。目前,有85个合作社参与秸秆肥料利用,占54%。相应地,全区建立了35个绿色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全部使用秸秆堆制有机肥。基地的蔬菜达到了A级绿色食品标准,平均亩产效益超过2000元。
吉林省玉树市是中国最大的产粮县。面对巨大的秸秆年产量,榆树注重秸秆的能源利用。在过去三年中,能源利用率平均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当地开辟了秸秆运输车辆的绿色通道,所有收费站都可以自由通行;秸秆加工企业的电价由原来的阶梯电价转变为农业电价。整合省、市、县资金5650万元,能源利用补贴,由原来的单个企业补贴,扩大到6个秸秆储存站、生物质锅炉等补贴。,最高补助金额达到了70%,促使各种各样的科目掉以轻心。
张桃林说,要在东北地区推广秸秆处理,应该明确三大方向:肥料、饲料和能源。处理好农业化与多元化利用的关系,不仅要走秸秆直接还田或经腹还田的农业化道路,还要因地制宜,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和原料的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向农业化和多元化利用方向发展。确保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露天焚烧现象明显减少。
政策支持打破了痛苦点
秸秆粉碎的问题在于农业,但出路广泛分布在第一、二、三产业。因此,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开放第一、二、三产业的问题,需要更适合发展需要的产业政策的综合支持
今年年初,东北四省农业科学院和农业科学院成立了“东北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形成了“集团军”R&D模式,共同攻关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寒冷地区秸秆快速腐熟等关键技术,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理治表示,经过合作创新和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多项技术已相继成熟,关键在于推广和产业化。要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养殖和秸秆能源有机结合,强化农业循环经济链条。
针对上述痛点,2016年,农业部和财政部整合资金10亿元,选择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突出的10个省(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到2017年,东北试点县的数量将扩大到60个。同时,优先安排20个工业基础好的县,集中试点补助资金,连续4年滚动支持,形成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模式。
“以秸秆肥料利用为例,秸秆直接还田、肥料还田、生产商品有机肥都是手段。”王说,秸秆还田在许多地方都取得了一些进展。补贴被用来支持和指导合作社开发绿色有机食品,这增加了秸秆施肥的好处。然而,长期推广取决于有机肥料企业、农民和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建议出台秸秆还田、有机肥企业建设和发展有机循环农业的政策,形成产业发展链,建立秸秆还田利用的长效机制。
记者了解到,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主要集中在秸秆禁烧、大气污染控制、农机购置补贴、生物质发电等方面。这些政策大多是针对某个环节设立的,缺乏对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支持,迫切需要在秸秆还田补贴、收集、储运、加工利用等方面形成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此外,虽然近年来农业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一些关于土地利用、用电、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但各地仍难以落实,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资对秸秆的利用。
专家表示,解决秸秆问题在于农业,但出路广泛分布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因此,秸秆综合利用是一个开放第一、二、三产业的问题,需要更适合发展需要的产业政策的综合支持。农作物秸秆利用可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产业政策应给予重点支持和扶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域,因地制宜地建立技术支持体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
标题:政策扶持破痛点 秸秆利用如何“点草成金”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