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4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发展不仅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动力,也增强了地区和全球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在一篇题为《中国经济缓解朝鲜危机焦虑》的文章中,作者指出,目前朝鲜与美国对抗时,地区和全球市场没有大规模冲击和波动,中国经济的稳定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文章指出,在当前东北亚紧张的地理形势下,金融市场似乎与政治脱钩。以地缘政治危机中心之一的韩国为例。它的股票市场仍然活跃,今年已经上涨了近20%。韩元表现强劲,今年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5%以上。
从更广泛的全球市场来看,这种脱钩在外汇市场尤为明显。传统避险资产的美元今年下跌了10%,达到了过去三年的最低点。同样处于危机核心的日本却有相反的表现。日元今年升值了大约6%。除了外汇市场对朝鲜核威胁令人难以置信的反应之外,全球股市也继续上涨,纽约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最近创下收盘新高。
文章强调,市场并不恐慌,从中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近7%。传统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由于美元疲软。但事实上,或许更令人信服的是,人民币升值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
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反映了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但这种说法忽视了中国明显优于其他所有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尽管中国的内债仍然相对较高,但鉴于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利差的不断扩大以及在减少企业债务积累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人民币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因此,对市场而言,中国经济的稳定表现将继续给亚洲投资者带来好消息。
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定不仅体现在总体增长率的提高上,还体现在消费等新的经济动能的强度和潜力上。几天前,《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被忽视的中国消费》的文章,强调中国国内消费对未来增长具有巨大潜力。
按照目前的速度,中国人均gdp将在8年内达到高收入门槛。同时,考虑到目前中国家庭的低负债率,未来中国家庭消费信贷的增长潜力巨大。因此,空的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结构性比重仍有巨大增长,且消费力较强。
中国的消费能力首先来自中国家庭收入的增加。文章称,2017年上半年,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7.3%,高于同期6.9%的经济增长率。前7个月新增就业岗位855万个;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需要大规模的就业机会来吸收大量失业青年,但其年均新增就业人数仅为100万。
除了促进家庭收入促进居民消费外,中国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提高也意味着中国未来消费力的可持续性在不断提高。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养老、医疗和教育领域。文章援引摩根大通银行的话说,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支配收入在最近十年稳步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基础水平的提高上,还体现在中国金融风险的持续下降上。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文章,介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的报告,显示中国整体金融安全形势进一步改善。中国在限制高风险短期融资方面正取得积极进展。这类贷款的未偿余额10年来首次下降。期限小于3个月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降至49%。
报告强调,目前关于中国银行(601988)银行危机的预测是错误的。银行得到强大的存款和反应灵敏的央行的支持。在清理金融体系短期融资风险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特殊的货币政策工具为国内银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记者姜华东)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方圆珍
标题: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器
地址:http://www.ar7y.com/aelxw/1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