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76字,读完约6分钟
核心阅读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
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给发展机遇带来新内涵。传统工业企业不再坚持扩大生产能力和使用更多的资金来提高质量和效率。中国最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在中西部地区。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结果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产业、需求和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当一艘船在海上航行时,它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暴。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如何从70年的经济数据中读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三大产业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它只能生产食物和衣服等日常必需品。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吸收了83.5%的就业人口。
今天,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调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型升级,显著增强了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对经济增长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将分别占7.2%、40.7%和52.2%。就业比重分别为26.1%、27.6%和46.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比1952年增长23.5%和37.2%。“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第二产业高23.6个百分点。这表明服务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国家统计局服务统计司司长杜希双说。
-行业加速向中高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规模由小变大,技术水平由低变高,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较快。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常规工业增加值的13.9%,比1995年增长6.9个百分点。“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招聘困难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带来的压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经济研究部长赵昌文说。
——新兴服务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电子商务、数据消费、现代供应链等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2018年,租赁及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2%和6.9%。全年完成快递507亿件,同比增长26.6%。“保持中高经济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赋予发展机遇新的内涵。”国家统计局局长纪宁哲说。
需求结构继续改善
三驾马车合作制造权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有限,投资资金匮乏,经济增长主要由一般消费拉动。1952年,最终消费率高达78.9%,资本形成率为22.2%,商品和服务净出口为负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投资和出口的作用显著增加。近年来,中国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需求结构逐步合理化。
——消费无疑是增长的第一引擎。2018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为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此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据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国年收入在10万至50万元之间的典型三口之家,约有1.4亿家庭有能力购买汽车、房子和休闲旅游。消费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宁表示,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可以促进强劲的国内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力。
-投资结构也在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前,由于缺乏资金和物资,有限的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工业发展。近年来,对短板行业的投资迅速增加。投资继续在优化供应结构和提高供应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工业企业不再坚持扩大生产能力,而是用更多的资金来提高质量和效率。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初级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0%以上。1978年,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仍然高达53.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8年,初级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降至5.4%,制成品比重升至94.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果。自由贸易区从无到有,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更加密切。
区域结构更加协调
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而言,当前地区发展差距明显小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明显小于世纪之交,出现了新的增长极。20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与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地区之比为4.5,而1952年为8.1。
-区域发展协调得到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东部地区。2012年至2018年,中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2%和8.5%,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分别增长7.2%和6.1%。
-更均衡的工业分布。1952年,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部,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73.8%。2018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从1952年的12.6%和13.6%分别提高到22.5%和17.8%,超过全国的2/5。
“中国最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在中西部地区,这是中国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炎认为,目前投资存量的缺口仍然明显。西部铁路和等级公路的密度仅为东部的21%和24%,中部人均航班数仅为东部的30%。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带动下,在妥善防范和控制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仍将增长0+,这将为中国投资需求的扩大提供重要支撑。”(鲁亚楠)
人民日报(2019年7月22日,02)
(原标题:保持中高经济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新的经济方向,70年数据表明了什么))
责任:张静文
标题: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协调性增强
地址:http://www.ar7y.com/aelsy/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