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58字,读完约9分钟

经济和文化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长江文化带的思考。长江文化带是指在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城市的基础上,通过经济生产、航运贸易、人文交流等形式和机制形成的文化带。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背景下,应高度重视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实现长江各地区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文化支撑

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智力、心理和习惯等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和产业属性,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被推向市场,由市场来供应、交换和处置它们。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导致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长江文化带的支持。缺乏文化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经济区往往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长江文化带的支撑,长江经济带就无法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提升长江经济带竞争力需要文化支撑。文化是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机遇。今天,文化竞争力在某些领域正从“软实力”向“硬实力”转变。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其竞争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支撑。通过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提升长江经济带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长江经济带凝聚力的形成需要文化的推动。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如何在如此辽阔的土地上增强省市之间的亲和力?除了传统的市场联系和利益关联,文化融合和情感约会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对增强长江经济带的亲和力起着不可或缺的粘合作用。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长江经济带需要文化参与来实现共同保护,而不是大规模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无大发展”并不意味着什么。相反,应以“大保护”为出发点,迫使长江沿岸各地区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此外,文化产业是一种天然的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推进长江文化带和长江流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使长江经济带真正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长江文化带是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虽然长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自然物质条件。

长江流域拥有中国最发达的水稻种植经济和商业城镇经济。农业和商业经济功能是长江文化带形成的直接驱动力。相似的经济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相似的文化特征,并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居民中形成相似的思维方式、饮食、服饰、住房、交通、季节习俗、世俗智慧等传统农耕文化习俗。

长江流域的天然河道和广阔的腹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渠道。长江流域频繁的航运和贸易活动带来了大量的人员流动、交流和商品流通,汇集并融合了长江沿岸各地的风俗和生活方式。可以说,在长江流域的历史上,以木帆船为工具、水运为主要形式的大型航运和贸易活动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东西向移民就络绎不绝,其中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在移民大规模迁移的背后,是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语言、习俗、艺术和其他文化的传播、融合、融合和融合。移民是整合地域文化、形成长江文化带的重要载体。

长江绵延6300多公里,长江文化延续了5000多年。虽然有不同的文化区域和体系,如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在这些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之间没有自然地理上的障碍,这使它们长期相互隔离。自古以来,地区之间的交流就非常频繁。正是这种畅通无阻的相互交流,造就了“你有我,我有你”,使长江文化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重商、重利的价值取向、0+精神的浪漫审美趣味、包容开放的心理品格、具有中国南方文化鲜明特色的大胆开拓的个性等流域整体性和共同性特征。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在相似的自然气候条件、经济运行方式、沟通渠道、移民融合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江沿岸城市以长江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主通道,以长江为商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使东西文化和长江上、中、下游文化实现交流、融合和融合,最终形成长江文化带。

用新思路新手段实现长江文化带新发展

新时期,我们要增强文化意识,用新思想、新手段推进长江文化带建设,更好地辅助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新时代的长江文化带,不仅要空洞,更要务实。作为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天生具有“空”的特征。然而,对于长江文化带的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将共同的价值观、习俗和生活方式等“空”的内容付诸实践,形成包括思想文化价值、哲学价值、历史传承、遗产保护、文化创新与发展等在内的长江文化带。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努力形成新热点、新平台、新品牌。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处理好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的社会价值决定了文化必须保持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不能成为经济的附属品。因此,仅仅从经济价值来考虑文化是不够的。在建设长江文化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带和文化带是相互依存、互补和共生的。另一方面,文化带的建设不能只从经济先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价值取向来考虑。要不断增强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角度审视长江文化带的建设,依靠而不依靠长江经济带,在坚持主动的过程中充分挖掘长江文化带所蕴含的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处理好地域文化个性与流域文化共性的关系。长江文化带的共性在于每个地域文化的个性。没有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就没有整体的长江文化。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相互交流,构成了长江文化整体的基本特征。推进长江文化带建设,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和共同意识,挖掘长江流域共同的地理、血缘和文化基因,努力建设长江文化带。我们要坚持一局一局的理念,坚持“共生、共建、共享、融合”的原则,防止过分强调地域的倾向,从国家乃至世界的角度解读长江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要善于开发区域文化的亮点和特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为长江文化带的整体发展服务。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长江文化带的文化基因已经深入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骨髓,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江流域共同的传统价值观、共同的爱好和对文化风格的欣赏、大致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是当前长江文化带建设中不可抛弃和必须继承的文化传统。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长江的文化内涵,使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努力寻找长江文化带建设的新热点。合作研究长江流域文化企业在政策导向、市场要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结合产业规划,明确特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坚持交错发展、优势互补,形成上、中、下游合理的产业布局和联动机制。建设具有长江共性的文化街区、工业园区和文化区,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产业、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演艺娱乐、广告展示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长江流域文化要素市场网络化,鼓励形成跨区域管理的现代文化企业。建立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建立文化产业进出口双向流通机制,形成多元文化产业链。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努力打造长江文化带建设新平台。建立各级政府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信息交流和通报制度,促进文化融合发展。从整个长江流域的高度,共同制定长江文化带发展总体规划和长江文化带发展路线图。推动相关合作协议落地生根,共同建设集剧目创作、艺术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交流,建立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实施长江流域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建立文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党政管理人员等临时交流机制。在长江流域。搭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艺术团等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开展长江流域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提供在线服务,实现图书馆互借、博物馆美术馆互展、档案馆互访、艺术团互演。构建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在企业融资、授权交易、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为长江流域文化企业提供帮助,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共享。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努力打造长江文化带,打造新品牌。打造文化品牌是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长江文化带建设中,我们要共同发挥“长江品牌”,善于发挥“长江品牌”,形成长江品牌的文化优势,打造具有共同价值观和文化风格的长江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标语标识、文字标识、图像标识、卡通标识、音乐标识等。具有鲜明长江文化特色的作品被广泛收藏。通过文化标识,传递长江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信息。传达给全社会,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长江文化带,形成对长江文化带的印象和记忆。制定统一的品牌建设规划和品牌培育规划,扩大长江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耀涂文学)

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07)

责任:张洋

标题: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地址:http://www.ar7y.com/aelsy/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