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01字,读完约10分钟

7月1日,G7列车离开北京南站前往上海。同一天,国家铁路实施了新的列车运行图,长编组的“复兴”动车组首次在京沪高速铁路上投入运行。新华社记者邢光利

6月26日,重庆万盛经济区黑谷奥陶纪景区,游客们在300米高的悬崖上荡秋千。进入高温季节,当地政府以丰富的山地绿色资源为基础,发展了“高温经济”,以丰富村民的生活。曹永龙摄影

市场不必对中国经济过于悲观。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中期周期仍处于上升阶段,经济弹性不可低估。去杠杆化驱动的金融周期衰退是一种积极可控的类型。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有压力,但在寻求稳定进步的总基调下,失去控制的可能性并不高。尽管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但双方乃至全世界都无法承受一场全面的贸易战。因此,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目前,市场上有些人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他们认为金融去杠杆化、流动性紧缩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他们担心中国经济会在某个时候大幅下滑。

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悲观。首先,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中期周期仍处于上升阶段。经济弹性不可低估。第二,中国由去杠杆化驱动的金融周期衰退是一种积极可控的类型。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产生了压力,但在寻求稳定进步的总基调下,失去控制的可能性并不高。第三是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尽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全面的贸易战不可能由双方甚至整个世界来承担。因此,我们不应该对我们的经济过于乐观,也不需要过于悲观。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经济周期正在上升。

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本轮周期性回升的中期,尚未达到峰值。经济周期以企业设备投资为主,周期波动约10年,这往往与财务状况、企业利润、技术更新等因素密切相关。

据估计,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已逐渐形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中期周期,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或将在2019年达到峰值。除非出现极端情况,否则中期周期将是中国经济弹性的主导力量。此外,中国经济的中期周期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中期周期是一致的,容易产生共鸣。

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中期上升阶段。设备投资方面,自2016年以来持续复苏,企业改造投资逐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改造投资增速几乎每年都在上升。

在进出口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国内需求强劲,尤其是与企业投资相关的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口。从今年1月到5月,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比去年快得多,但与此同时,由于进口明显加速,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了。在进口商品中,过去两年变化最快的是原材料(铁矿石、铜、原油等)的进口。)和企业设备,如金属加工机床和工业机器人。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经济内生动能增加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期趋势和一个中期周期的深度下行调整过程。在此期间,许多行业(如水泥、一些中游设备等。)自愿降低生产能力,随后由政府主导的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和其他行业的供应方产能削减改革,从而显著提高了大多数行业的集中度。整体库存水平“下降”至较大水平(螺纹钢库存下降近一半),产能利用率从底部的不到70%回升至近80%,企业盈利能力也恢复良好。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此外,自2014年以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通信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并初具规模。从投资角度来看,高科技投资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约为15%。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0%到30%。

此外,高技术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与成熟产业融合,大大改善了中国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使经济结构向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变。这些都提高了整体经济生产效率。经过计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开始上升,而不是前几年下降。

预计未来几年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将继续提高。根据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20年中国在R&D的支出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目前为2.1%。随着“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实施和各地区产业引导基金的积极投入,中国新兴产业在未来三年内必将保持高速发展,并最终主导经济。

人口质量奖金增加

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人口红利一直在下降。2012年,我国15至59岁的人口开始超过峰值下降。2014年,我国15至64岁的人口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人口的抚养比也在这段时间内达到了最低点,并开始呈上升趋势。自那时以来,我国过去30年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积极贡献逐渐下降。

然而,正如所谓的“失落的角落”和“失去的果实”,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扩大,支撑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过去20年里,我国人口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6年的8.5年增加到现在的10.3年。

此外,根据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增加到10.8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1%。此外,我国目前的工程师人数已达90万,每年仍有数百万理工科毕业生加入劳动力大军,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人口红利是高端制造业崛起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口质量红利,加上在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大量投资,将实现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增长。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城市化进程加快

中国已经形成了五大国家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这五个主要城市集团拥有约10%的土地面积和近40%的人口,创造了近60%的国内生产总值,该地区的重点大学占近70%。它们已成为新时期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起点。

城市群或大都市区形成的背后是工业和人口的集聚,从而产生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率。中国已经形成了人口向五大城市群体流动的趋势。例如,2015年,五个主要城市集群的新永久居民总数显著增加,增加了530万,远远超过2014年的350万。

在产业集聚和政策推动的情况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工业正集中在这些城市群,特别是一线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这对形成大都市地区或连接城市之间的群体非常重要。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有利于城市群在产业布局和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发展。

目前,中国五大城市群才刚刚形成,发展势头迅猛。大都市区的交通联系、产业布局、社会资源分布等方面无疑是后续规划的重点,也能带动城市群内城市的协调发展。

从城市发展区域的比例来看,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到20%,而成渝、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略高,达到25%至28%,与“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和东京都市圈相比仍然很低。此外,从城市群内部的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五大城市群的人口集中度高于美国的“纽约-华盛顿”城市群(295人/km2),但仍远未达到“东京-横滨”大都市区的水平。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无疑将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动力(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留下空的缺口,使传统动力不会在未来几年突然停滞并大幅回落。更重要的是,它还将极大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刺激消费率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从而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

消费复苏的趋势显而易见。

近年来,中国的消费率大幅上升,这是经济稳定的最重要来源。一般来说,住宅行业的消费者行为变化是渐进的,短期内很难像投资行为那样剧烈变化。因此,当消费对一国经济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时,其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就会更好。

自2010年以来,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已从低谷逐步回升至2017年的58.8%。一方面,房地产投资等传统动能调整有消极原因,另一方面,平均消费率上升也有积极原因——受人均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等因素的驱动,中国消费率已形成上升趋势。

同时,受财富效应、人口年龄结构和城市群加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家庭资产的积累,财富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正在显现。

此外,“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力量,“00后”已经进入成年期,并有望接管。我国正处于向优质消费迈进的阶段。人口因素将决定消费率的增长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同时,在都市圈的形成和深化过程中,定居在城市群的农民工的城市化将逐渐成为主流,这无疑是消费升级的又一驱动力。中国消费增长的最直接证据是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该系数在2017年首次降至30%以下,进入了粮农组织标准中最富裕的一组。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周期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周期,进一步释放出制度红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新一轮改革周期正在开始,这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最近,一系列有关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已经出台,涉及金融监管、自由贸易区、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区域合作、贸易协调和制造业强国等领域。许多措施旨在提高中国的长期经济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我们对新一轮改革持乐观态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期待。

在金融领域,内部监管框架将统一,刚性支付将逐步打破,外部资本账户将开放,金融服务业将开放,市场化汇率和利率将共同发展。金融部门:简化增值税制度,实施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企业税费合理化,建立地方税制(如房地产税纳入立法程序);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综合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债转股,降低杠杆率,推动重点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推动几大企业联合重组;两项农村土地改革:一是“稳定承包关系+三项改革”。2018年,加快完成土地确权、发证和登记工作,增强农民土地流转信心。土地“三权分立”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第二,在租售并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改革住房土地供应制度,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自由贸易区升级,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海外市场大开放。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虽然这些改革措施在短期内难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甚至有些措施在短期内也会对经济产生压力,但这些措施的协同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提高经济效率。(华长春)

责任人:王瑞静

标题: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周期

地址:http://www.ar7y.com/aelsy/3012.html